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票就是搶不到!粉絲追問:我究竟輸給了誰? 環球快資訊

      發稿時間:2023-05-30 09:12:18 來源: 北京日報

      票都去哪兒了?


      (相關資料圖)

      “我準時點進去為什么還是搶不到”“今年已經失敗四次了,我可能是搶票絕緣體吧”……2023年以來,伴隨著演出市場秩序的穩步恢復,各大音樂節、演唱會、Livehouse、話劇等如雨后春筍,樂迷劇迷們“重獲新生”的同時卻被蒙上了新的陰影——“搶不到票”。票難搶成為觀眾、聽眾們共同的心聲。

      為什么今年的票這么難搶?票都去哪了?

      搶票不拼手速拼什么?

      “在2018年我剛開始看演唱會那會,不是很火的樂隊演出開始前甚至都還能買到票,且非常便宜。這些年來,我引以為傲的就是搶票的手速,但我今年已經失敗四次了。”一名搖滾音樂的資深愛好者小紅(化名)告訴記者,今年的演出票尤其難搶,常常得去閑魚上找“二手票”。

      5月10日,五月天樂隊2023“好好好想見到你”演唱會深圳場正式官宣,13日正式開啟三場預售。李甜(化名)是五月天的忠實粉絲,為了搶到門票,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公司網絡不好,我專門切換成自己的5G網絡,還叫上爸媽、閨蜜一起搶,動用了好幾臺設備呢。”13日11點55分,五月天演唱會正式開票,不到1分鐘,近30萬張演出票全沒了。“哎呀!為什么卡在訂單界面進不去啊?”“票沒了……”,沒搶到票的李甜郁悶不已,與她一樣郁悶的還有很多“五迷”(五月天的粉絲)。

      多位網友表示搶不到五月天演唱會門票

      一票難求的不止五月天,周杰倫、梁靜茹、劉若英、張杰等明星演唱會也處于開票即售罄的火爆狀態。還有網友反映,連一些小眾的話劇節和音樂節也開始搶不到票了。

      票都到哪里去了?為什么正常購票渠道無法滿足觀眾的購票需求?

      據記者連日觀察,大麥等官方購票網站售票“秒沒”的同時,大量“轉票”信息出現在摩天輪、閑魚、轉轉、小紅書等平臺上。一部分轉票理由為“臨時去不了”“時間撞了”,另一部分則標明“出票,可直接改地址”“收到票后轉寄”……在這些轉售平臺上,多數票都處于溢價出售狀態,少則溢價上百,多則上千。

      摩天輪等平臺演出票大幅溢價

      “一般有多個場次的,高價轉手的基本都是‘黃牛’”。小紅告訴記者,根據自己買賣二手票的經驗,“黃牛”一般通過代搶搶到票后在微信朋友圈,或小紅書、閑魚等平臺加價售出,如果有人要買,就從大麥賬號中通過轉贈的方式交易。

      據悉,“五月天”北京演唱會門票在“黃牛”圈子價格飆升過萬,引發粉絲抵制。5月24日,五月天演唱會主辦方稱北京演唱會現場舞臺完成搭建后經重新評估,尚有少量座位確認無遮擋可用于觀演,并在25日中午11點再次開票。消息發布后引發網友熱議,“是‘黃牛’票砸手里賣不出去了嗎?”“肯定是‘黃牛’票沒賣完……”

      “五迷”自發抵制“黃牛”

      “黃牛”鉆了誰的空子?

      “五月天演唱會門票有一次轉贈的機會,演出前48小時停止轉贈。你要的話付款后我轉贈給你賬號。”一名“黃牛”告訴網友王青(化名),他們在大麥網搶到的票可以通過轉贈渠道賣給其他人,收到轉贈票后需選擇觀演人,檢票時憑觀演人的身份證和人臉核驗入場。而有一些發放了實體票的座次,則可憑票直接入場。據記者了解,這名“黃牛”的賬號中還有張杰合肥場、長沙場,周杰倫呼和浩特場、太原場等多場演唱會的門票待轉。

      某二手交易平臺截圖,一位賣家賬號內有多場演出票轉賣信息

      “您的朋友轉給您1張電子票,演出時間為***,請及時確認接收”。交易之后,王青很快收到一條來自大麥網的消息提醒,剛剛的“黃牛”已經通過大麥將五月天演唱會的票轉贈給她。記者注意到,在大麥的票夾中,標注“轉送”的演出票可以一鍵轉送給好友,包括“微信好友、支付寶好友、手機號碼”,轉送成功后大麥會向被轉送用戶發送短信提醒。

      “大多數演藝門票雖然要求實名制購買,但不完全要求現場核驗身份證和人臉,可以采用二維碼的方式進行核驗,而且很多門票可以被轉贈,所以給‘黃牛’留下了倒賣的空間。”一名曾經短暫當過“代搶”的樂迷小文(化名)告訴記者,這兩年伴隨著演出購票實名制的推行,“黃牛”倒票的形式變得更加隱蔽,主要是三種渠道,一種是可以拿到主辦方的預留票、贈票等“內部票”,因為這些內部票基本上都是紙質票,無法做到實名制,落到“黃牛”手里后再加價賣出去。“有的主辦方甚至和‘黃牛’合作,牟取不當利益。”

      另外一種就是主要靠招募人工代搶,還有一些用搶票機器等外掛程序進行搶票。

      據記者調查發現,在淘寶和閑魚搜索代搶,可以找到多個提供代拍程序設計的商家,有的明顯標注“大麥搶票”等關鍵詞,商家稱可以為搶購頁面設計小程序、定制腳本等,并聲稱,“團隊操作,專業安全,全程保密,可簽訂保密協議”。一家店鋪商家在聊天中透露,搶票神器分為三種類型,網頁版、桌面版和手機App,這些工具能破解電商下單協議,繞過圖片驗證碼,自動更換IP地址,偽造設備編號等,通過自動刷新、多線程搶票等方式來提高搶票的成功率。

      某購物平臺有商家稱可以設計“搶票神器”

      該店家還表示,現在許多平臺防“黃牛”的技術手段升級,他們啟用了人工代搶方式。“每個代搶到票的有一定的提成。”小文說,她認識的多個“黃牛”常在朋友圈發廣告找“代搶”“代拍”,內容多為“優先大學生,每天花費5-10分鐘,每個月可以賺小幾千的零花錢”“一個月幾十場活動,每次傭金都是幾十到幾百塊”等。在閑魚和淘寶上,搜“代搶”出現大量“專業人工代搶”商家,還有專門出售所謂“搶票秘笈”,一則標價88元的商品宣傳界面上寫道“出大麥搶票方法,適用于張杰、薛之謙等多個演唱會”。

      “票務代理”or違法“黃牛”?

      “‘黃牛’價比票面高了不止一倍。他們用特殊手段搶票高價牟利,把我們消費者的資源都擠占了,一點都不公平。”樂迷周杰(化名)對于“黃牛”的搶票行為很是憤怒。北京郵電大學的學生洪興(化名)也有同感,“‘黃牛’是違法的,他們剝奪了很多消費者購票的權益,而且“黃牛”賣假票、一票多賣的行為也屢見不鮮,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可是在“黃牛”眼中卻不是如此。

      “黃牛”也叫票販子,但多數自稱“票務代理”,在他們看來,“黃牛”的存在讓更多人不用定時搶票,“給那些買不到票的人提供資源不好嗎?”一名“黃牛”認為,他們的存在和代購沒有區別,“搶票需要準時準點守著,非常耗費時間,一些人愿意加錢直接找我們買更方便,而且在我們這還能選擇座位。”

      “黃牛”的行為違法嗎?他們究竟是“資源的再分配者”還是“資源的侵占者”?

      中國政法大學法商管理系副教授華憶昕表示,“黃牛”行為一般指的是有資源去購買到普通人無法購買到但又不屬于管制物品的東西,再以高價賣出,從中賺取差價的行為。

      “黃牛”囤積居奇、擾亂市場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偽造、變造、倒賣文藝演出票或者其他有價票證、憑證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10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

      “‘黃牛’的存在嚴重影響了票務市場的正常秩序,致使演唱會、話劇、音樂劇等行業‘一票難求’,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選擇權等權利。”華憶昕解釋道。

      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檢察官助理李世家告訴記者,“黃牛”利用市場漏洞和公眾的信息差,囤積大量商業或公共服務資源,之后高價倒賣牟利。這不僅破壞了市場秩序,也把那些有需求、守規矩的消費者,擋在了相關資源之外。

      “票應該在真正的觀眾手里流通起來,而不是在‘黃牛’的手中越炒越貴。”在小紅看來,“黃牛”的出現是囤積居奇,破壞了搶票的公平性,引起供需關系的不平衡,損害消費者的實際利益。

      “黃牛”的出現也讓演出者感到很無奈。某樂隊鼓手阿安告訴記者,“很多時候我們見不到大部分樂迷,‘黃牛’票經常因為票價太高賣不出去,導致真正的樂迷看不上演出,賺的錢也不歸主辦方、樂隊、場地任何一方,反倒是購票平臺和‘黃牛’獲利最大。”

      規范演出票務市場路在何方?

      “就該大力打擊這些‘黃牛’”“還得斬斷背后的人工、機器代搶產業鏈”……連日來,“黃牛”惹眾怒的同時,如何重拳出擊“黃牛”,整治票務市場,營造更加健康的商業演出環境,保障消費者權益成為人們新的關注點。

      “應該嚴格限制進場一人一票一證件”“嚴格限制主辦方,嚴打‘黃牛’,嚴格實施實名制”……不少網友公開留言表示。

      部分網友建議

      對此,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四級高級檢察官白磊表示,治理“黃牛”,需要拿出硬核手段,對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大量囤積社會資源等影響惡劣的“黃牛”,應當堅決予以打擊,切實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今年4月至6月,北京多部門聯合開展打擊演出票務市場“黃牛”非法倒票的專項整治工作,文化和旅游、網信、公安、文化執法、市場監管等部門組成專班,聯合開展專項整治工作,提出8項治理措施,并明確了相應責任單位。4月29日和5月13日,在韓紅演唱會和任賢齊演唱會開始前夕,北京多部門聯合行動,抓捕非法倒票擾序人員共20人。5月26日有記者從北京警方獲悉,針對五月天演唱會,目前已依法打擊處理倒票人員29名。

      某票務平臺回復稱目前沒有針對“黃牛”的解決方案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俊海表示,阻斷“黃牛”行為需要標本兼治,源頭治理。他建議要讓消費者都在統一的官方平臺買票,嚴格落實購票實名制,同時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要完善演出票務系統行業規范,平臺方加強技術手段控制,按照數字化、法治化、透明化、市場化方向推進演出票務制度改革。

      “對于‘黃牛’問題的治理要實現治標且治本,應從票務市場入手,重點規范演藝團隊和票務公司。可以參考現行鐵路售票的模式。”華憶昕表示,首先對于票務方自留票倒賣問題,需要票務銷售進一步限制留票比例,確保80%以上的票務能用于公開銷售,并對可售票數量進行信息披露,以維護消費者知情權。其次要嚴格落實購票、驗票實名制,實現一人一票一證。票務平臺應推行驗票環節的實名制,確保人與票的對應,由此限制二手市場的票務轉讓,縮小“黃牛”搶購后高價倒賣的空間。

      打擊“黃牛”的同時,如何保障消費者正當的退改權益呢?華憶昕建議可采用“限制轉讓+階梯式有損退票”的模式,可參考鐵路以及部分國際賽事票務退票的方式,允許消費者有損退票,并可依據退票時間階梯式收取退票費用。趙天水表示,要保障消費者的退改票和候補購買權,有消費者退票時,應允許其他消費者按照購票時間依次遞補。

      “希望大家都能見到想見的人”——“五迷”朋友的這句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來源 檢察日報正義網|作者 何慧敏 徐晴子 朱書慧

      編輯 曾佳佳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