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多讀書吧,那里有腳步丈量不到的遠方|世界速訊

      發稿時間:2023-04-23 09:14:03 來源: 北京日報


      (資料圖片)

      今天,是世界第28個讀書日。特殊的時間節點,輿論場上緊扣主題的聲音不少。有人大方分享優質讀物清單,有人娓娓道來“勸學”,有人曬出讀書打卡記錄,當然也有不少人自嘲:去年讀書日買的書竟還沒拆封!

      “如果世界上有天堂,那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遍_卷有益,讀書可以獲取知識、擴寬視野,腳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書籍會帶我們領略;讀書可以充實時光、沉淀氣質,讓平凡的日子變得五彩斑斕,潛移默化影響人的胸襟談吐。然而,盡管人人皆知讀書好,但我國人均讀書量長期在5本左右,甚至不如“世界上最愛讀書的國家”人均數的十分之一。每每念及此處,總有人憂心嗟嘆:中國人為什么不愛讀書?

      在紙質書本似乎被冷落之時,我們卻看到了別樣的火熱。比如,《典籍里的中國》等文化類綜藝持續出圈,《但是還有書籍》等知識類視頻廣受好評,還有這樣那樣的話題熱帖之下總是充斥著讓人折服的專業分析。諸如此類看似與“讀書”無關,確皆是我們這個社會典型的“求知”場景。說白了,在互聯網深度介入生活的今天,衣食住行皆有所改變,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亦是如此。厚重典籍濃縮于方寸之間,指尖滑動取代了書頁翻動,移動閱讀、零碎閱讀成為日常,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樣,不知不覺間,讀書變“輕”了。

      每個時代,都會產生獨有的閱讀載體與體驗記憶。從古至今,人類傳遞知識的媒介幾經嬗變。從洞穴墻壁到竹簡絲帛,從手抄本到印刷本,從廣播到電視,再到電子書、短視頻,載體愈發多元多樣,傳輸效率持續提高,至于內容更是極大豐富。俗諺有云,“孔夫子搬家——盡是書”,如今人們獲取知識輕松便捷,行囊里不必隨身攜帶圖書,書房中也大可不必汗牛充棟,這不得不說是社會發展、時代進步賦予現代人的幸福。曾經案頭端坐、翰墨書香,如今隨時隨地、開機即得。不管閱讀是“輕”還是“重”,不管是讀“著于竹帛”之書還是電子觸屏之書,只要能打開更廣闊的視野,遇見更詩意的世界,皆是益事。

      當然,同樣必須承認的是,閱讀媒介的不同,往往對應著不太一樣的閱讀感受。“輕”閱讀之輕便輕靈是優點,而其廣受詬病的碎片化、淺閱讀也真實存在。畢竟,手機之上的功能太多,這推送那提醒之下,專注力極易消失,嚴肅電子書很容易被搞笑短視頻取代。與此相比,讀書雖有一定門檻,但正是這單調的白紙黑字,呼喚極強的專注力,深思考也多半由之而來。從這個意義上說,確實不必執著于獲取知識的形式,但書籍,這種傳統的閱讀方式,在流量時代更加意味著一種思維的深潛。當你付出更大的精力,去理解去思考,便更有可能為人生增重、為心靈賦彩。

      一個人的成長底色,由知識智慧來鋪陳。所知的多寡,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心靈的廣袤或是貧瘠?!拜p”“重”閱讀并不矛盾,可以兼得。網絡時代的世界讀書日,或許提醒我們的正是,讀“書”無論形式,重在不斷求知。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評論員 杜梨

      流程編輯:u028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