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74歲著名作家梁曉聲到河南,隨身的布包里裝了……

      發稿時間:2023-04-15 11:09:51 來源: 北京日報

      河南日報 | 作者 張冬云 胡春娜

      4月14日晚6點30分,74歲的著名作家梁曉聲剛剛放下簡單行囊,就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相關資料圖)

      梁曉聲不是第一次來河南了。此次,他是為2023當代文學論壇暨頒獎盛典而來。

      梁曉聲說,坐了4個小時高鐵抵鄭,到現在雙腳還未踏上賓館以外的地面,“一路從車窗看過去,鄭州面貌確實不一樣了。出現了不止一處地標性建筑,綠化更好了。祝愿鄭州人民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梁曉聲。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范昭 攝

      梁曉聲著有數十部文學作品,2017年,長篇小說《人世間》面世,2019年以最高票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2022年被改編成同名電視劇并成為年度“劇王”。梁曉聲認為,書籍變成電視劇后,已是獨立作品,“電視劇能廣泛被受眾喜歡,我替導演高興、替全劇組高興。我對他們付出的勞動心懷感激。”

      電視劇《人世間》被很多年輕人喜愛,連帶著原著也重新暢銷。當記者問及這部作品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原因,他答道: “親情友情愛情,在任何年代都是共性和本質的東西。如果能真實地傳達出這些情愫,肯定會打動年輕人。”

      梁曉聲的創作,從早期的《雪城》《今夜有暴風雪》到近年力作《人世間》,都是現實主義名作。這些作品中,都有可愛可親可敬的“好青年”形象。梁曉聲說:“我一直堅持寫好青年,即便寫群像,其中一定要有好青年,如果沒有,那群像也是不可信的。在我的個人成長經歷中,除了書籍影響,身邊的好青年對我也有很大影響。”

      談及和青年人相處,梁曉聲認為,只要自己做人做事有溫度有筋骨,大多數青年人還是愿意和你做朋友的。你有溫度,他們會回報你溫度。

      年過古稀的梁曉聲依然筆耕不輟,近期出版的新書《父父子子》贏得評論界好評。談及今后的創作,梁曉聲表示,他身體不好,對是否再堅持寫作也有考慮,“作品究竟寫得怎么樣,其實在于內心是不是有飽滿的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我現在覺得自己從頭腦和心靈中向外輸出得已很多,頭腦和內心留存的有價值的素材和記憶已很少。那么,就可以不寫。”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梁曉聲擔任多個省市的閱讀推廣大使,每年4月份都是他最忙碌的一個月。 關于讀書的重要性,他自言“年年說、處處說”。

      作為文學大家,梁曉聲正在讀什么書呢?

      梁曉聲拿出隨身的一個布包,打開來,里面有3本舊舊的小書,分別是《世界歷史人物小傳》《外國名作家傳》《古今文人軼事》。

      翻開《外國名作家傳》,里面用黑色水筆重重地進行了多處勾畫,“這本書是亨利·托馬斯寫的,我讀書勾畫,還和同來的作家葛亮等人討論,作家把小傳記寫得這么精彩,是特別值得學習的。”

      梁曉聲出門一定帶書,“刷手機不會給我帶來超出書籍的知識或營養。我這次來,帶了3本薄的書,可以輪番閱讀。”

      梁曉聲認為,一個人的成長史如果能伴隨著閱讀史的話,這個人就是幸運的。書對一個人心性的影響,應該是從兒童時代開始一直持續到大學畢業。之后持續的讀書,可以成為一個人的專業助推器。

      談及自己的讀書生涯,梁曉聲自稱“有點凡爾賽”,因為他基本不坐班,又不愛玩不愛聚會,對吃也不感興趣,這就決定了他有大量時間可以讀書。梁曉聲體貼當下年輕人的繁忙,他說,年輕人一年能讀幾本書就可以,只要是正規出版的好書,就能開卷有益。對年輕人而言,讀書是多了一種愛好,以松弛的態度看待讀書這件事,就沒有問題了。

      梁曉聲對河南文學和河南作家都很熟悉,他說:“河南文化底蘊豐厚,也出過多個茅盾文學獎作家。很多河南籍作家都是我的朋友,如李佩甫、劉震云、周大新、劉慶邦等。他們的作品都很好。還有河南的《散文選刊》團結了很多來自基層帶著泥土氣息的作者,我覺得這件事做得也很好。”

      專訪最后,梁曉聲給大家朗讀了《外國名作家傳》中的一段文字。柔和的燈光下,梁曉聲聲音舒緩,眼神清澈。短短的分享,透出一個作家對讀書的極致熱愛。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