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當前速看:莫因沙塵天懷疑“人努力”

      發稿時間:2023-04-12 06:15:18 來源: 北京日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崔文佳

      連日來,包括北京在內的近二十個省區市出現揚沙或浮塵天氣,讓絢爛春光多少有些失色。輿論場上,人們紛紛追問:近年沙塵天氣為何有所增多?是我的螞蟻森林枯了,還是阿拉善的梭梭草不管用了?

      誠如人們的觀察,2018年至2022年期間,我國北方平均沙塵總次數和沙塵暴次數確實多于2013年至2017年的平均數。特別是今年,三月以來的沙塵天氣明顯比往年同期偏多。研究顯示,沙塵天氣的形成是三大條件——沙塵源、持久強風和低層大氣不穩定共同作用的結果。今年以來,影響我國的沙源地溫高雨少,加之春季地表沙土松散、北方地區大風高發,天空因而頻頻“下沙”。

      沙塵頻襲,著實惱人,但我們的樹都白種了嗎?顯然不是。沙塵本屬正常天氣現象,人類無法從根本上左右強風和低層大氣,只能想方設法降低其影響,而消除沙源地就是努力的方向。就我們國家而言,人們熟知的三北防護林工程已經推進了四十余載,累計完成造林面積超過3000萬公頃,毛烏素沙地甚至即將從陜西版圖上“消失”。雖然近兩年沙塵天氣有所反復,但若拉長視線即可發現,2010年以后我國北方的年均沙塵日數已較歷史峰值降低了許多。這正是防護林“過濾”作用的體現。可以說,不論是國家工程,還是個體行動,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不會白費,每一棵樹都在遮風濾塵。

      眼下的情況更多是一種提醒,即治沙具有持久性、協同性。一方面,截至2019年,我國仍有257.37萬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和168.78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每一寸土地的治理都需要一線勞動者如駱駝般跋涉其中、辛苦勞動,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沙源地不局限于我國境內,比如蒙古國面積達130萬平方公里的戈壁沙漠同樣在影響我國。目前,蒙古國“十億棵樹計劃”全面啟動,并積極與中國政府部門、治沙企業開展交流。天不幫忙,人更要努力,我們不能只在“下沙”時才覺察到環境與人的息息相關,更不應發完牢騷就忘記教訓。不論是植樹種草,還是綠色出行,點滴努力都蘊含著生態文明的希望。

      “如何得與涼風約,不共塵沙一并來。”抱怨無益,起而行之才能改變“氣質”。同呼吸,共命運,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