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當庭宣判!出售前公司人才庫上萬份簡歷給獵頭,被判拘役六個月

      發稿時間:2023-04-11 19:59:21 來源: 北京日報

      一名從事招聘工作的男子從北京某科技公司離職后,借用前同事賬號,下載原公司人才庫中13000余份簡歷,并出售部分簡歷,牟利1.6萬余元。4月11日下午,北京順義法院對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進行公開審理,并當庭宣判,判處被告人于某拘役六個月緩刑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七千元。此外,于某還被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判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賠償公民個人信息損失。


      【資料圖】

      記者從庭審現場了解到,被告人于某本是北京某科技公司的第三方勞務派遣員工,擔任招聘專員一職,該公司人才庫內存儲有大量的人才簡歷。2022年5月,于某從該公司離職,之后,他向前同事孫某某借用公司賬號,下載簡歷上萬份。

      2022年9月,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辦公軟件后臺,發現員工孫某某的賬號在非工作時間、非工區IP下載了13753份簡歷。公司懷疑是已經離職的于某大量下載簡歷,于是便向公安機關報警,于某因此到案。

      于某向公安機構供述,在2022年6月29日至7月15日之間,他以查看、學習簡歷內容為由,向同為外包人員的前同事孫某某借用其辦公軟件賬號,并從公司的人才庫里下載大量簡歷至U盤。這些簡歷中包含姓名、身份證號、工作履歷、教育背景、家庭住址、電話等個人隱私信息。

      為何會產生下載、出售簡歷的想法?年僅24歲的于某在法庭上表示,他從事招聘行業,離職后為了學習相關招聘知識和求職,萌生了在前公司的簡歷庫里獲取一些技術人才簡歷的想法。據于某在法庭上回憶,在他面試獵頭公司的過程中,某獵頭公司負責人聽說他手里有這些簡歷,就表示想要購買簡歷。于某稱由于自身社會經驗不足,所以便同意將數千份簡歷出售給他,牟利15000元。在面試另一家獵頭公司時,于某如法炮制,又出售2000份簡歷,牟利1400元。

      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于某非法獲取并出售公民個人信息,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且于某的行為侵害了不特定多數人的個人信息權益,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同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合議庭休庭合議后,當庭宣判:被告人于某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拘役六個月緩刑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七千元,沒收違法所得;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判決被告于某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賠償公民個人信息損失人民幣一萬六千四百元。

      擔任本案審判長的順義法院刑庭庭長宋素娟介紹,本案被告人的此類行為不僅侵犯了公民的個人隱私,被泄露的隱私還容易被進一步用于其他違法犯罪行為,侵犯相關信息所有者的人身財產安全。這一行為在觸犯刑法的同時,也侵犯了社會公共利益。法官提醒公眾,要加強個人隱私保護意識,在保護好個人隱私的同時,在工作中、日常生活中,也不要隨意散播、發布他人的個人信息。

      (原標題:當庭宣判!出售前公司人才庫上萬份簡歷給獵頭,被判拘役六個月)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徐慧瑤

      流程編輯:u027

      版權說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網站上的文字、圖片、圖表、漫畫、視頻等內容。

      未經許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網站著作權及相關權益的行為,本網站將追究法律責任。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