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在步道停,人在車道走”,本報記者日前走訪發現,城市街頭人行道路擁擠現象突出。有的步道逼仄狹窄,兩人相向而行,都只能收腹側身而過;有的地段,行人與非機動車擠在一起,人來車往,混亂不堪。還有些區域幾乎成了“自行車停車場”,行人只能借道非機動車道甚至機動車道。如此場面,別說愛遛彎的市民興致缺缺,給正常通行埋下安全隱患,市容市貌也隨之“減分”。
(資料圖)
何以至此?表層原因是車多人多,地兒不夠用。以三里屯來說,一直是北京頗為熱鬧的商業區。前段時間,一條不算十分寬敞的步道又被劃出兩排自行車停放區,留給行人的空間就更少了。加之,共享單車、電動自行車的投放量日漸增大,如若再無序停放,大大小小的非機動車東倒西歪,可不就沒地兒落腳了么?人行道、行路難,本質上還是道路資源管理與路權分配的問題。
這些年,“綠色出行”成為新時尚,尤其在年輕人中頗受追捧。不過就目前來看,此“綠色”似乎呈現“重騎行、輕步行”的趨勢。反映到城市建設規劃上,就是不少地方忙著張羅非機動車道,拓展自行車停放處,卻忽視了行人的需求。隨社會變化、應市民需求積極作為無可厚非,但一步“騎”到步道就“矯枉過正”了。曾有業界專家呼吁,行人在道路上本身處于弱勢地位,進行道路設計與路權分配時應該得到“優先照顧”,這是保障安全暢通最基本原則,也是以民為先的具體體現。
如何合理分配城市資源,實現效率最大化,不是一道簡單的“加減運算”。其實,關于綠色出行的交通環境規劃設計,2021年北京已出臺過相關標準,明確要求人行道的寬度最小值為2米,學校、醫院等附近人行道寬度最小值為4米,就是考慮了行人的安全與流量的最低限度要求。在此基礎上,自行車如何安放,思路就可以拓展開來。比如,別把眼光只盯在路邊和路面,不妨看看室內是否有其他合適的場所;再如,運用大數據關注共享單車的潮汐停放規律,及時進行疏解等。加大技術引入,推進管理創新,相關責任主體試著探索并騰挪出更多空間,就可能跳出與步道“你進我退”的尷尬,形成和諧共存、有序銜接的慢行交通系統。
城市空間的方便舒適有賴精心打理。尤其對“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來說,人口眾多帶來多元訴求,但公共資源又相對有限,在增量與存量之間如何抉擇,在不同群體間如何平衡,考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與責任。始終以人為本,關注參差多態的需求,才能讓各個群體各得其所、各美其美。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田聞之
流程編輯:U016
版權說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網站上的文字、圖片、圖表、漫畫、視頻等內容。
未經許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網站著作權及相關權益的行為,本網站將追究法律責任。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標簽:
- 人行道成了自行車停車場?綠色出行得“一碗水端平”
- 不合格率20.0%!市場監管總局通報家具產品質量抽查情況
- 環球快報:受冰暴影響 加拿大魁北克省仍有超10萬居民斷電
- 春滿人間正清明 共揚文化承習俗——中鐵電氣化局京滬高鐵維管公司濟南維管段工會開展清明文化活動
- 旗天科技旗下企業入選2022年上海市創新型中小企業_微頭條
- 觀點:上海寶冶冶金工程公司召開品牌建設專班推進會
- 天天快看:國家統計局:2023年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7%
- 環球快資訊:河南啟動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
- 穩經濟 促發展 強信心 | 惠企服務有溫度 助企跑出“加速度” 每日熱文
- 惠達衛浴(603385),MACD指標DIF線上穿0軸,技術指標上后市看多(04-11)
- 【天天快播報】不用提前還貸!長葛首例房屋“帶押過戶”辦理成功
- 每日看點!戶政業務周末可辦!鄭州17個戶籍室“周末無休”
- 本周河南天氣屬兩摻的:浮塵、陣雨,還有30℃+高溫!
- 每日速訊:2023中原農谷預制菜國際博覽會暨產業發展論壇在新鄉開幕
- 河南一季度省重點項目建設實現“開門紅” 熱議
- 【全球播資訊】竹筒奶茶成為茶飲界“頂流” 是智商稅嗎?
- 文旅部:重點加強監管失信企業和高風險企業|全球快訊
- 今日快訊:資金持續流入 多只醫藥ETF份額創新高
- 百億級股票私募一季度平均盈利3.54%
- 天天即時看!北京受大規模沙塵影響 空氣質量已達嚴重污染
- 文旅部:旅行社等用人單位依法向導游支付報酬
- 觀天下!文旅部:嚴厲打擊“不合理低價游”等市場亂象
- 一季度“賺錢榜”出爐 公募基金超84%產品實現正收益
- 首批8只中證商用飛機高端制造ETF正式申報
- 報道:公募REITs分紅穩定 凸顯長期投資價值
-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倡議支付行業從業人員謹慎使用Chat-GPT等工具
- 臺媒數:解放軍3天共出動軍機232架次、軍艦32艘次|焦點觀察
- 季后賽首戰北京首鋼打爆吉林!萊登:去年已經過去,我們要準備的是今年 焦點速訊
- 10秒鐘通馬桶700元!居家維修能否告別天價和糊涂賬-環球觀熱點
- 汪文斌:開展客觀、公正、專業調查至關重要|今日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