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關注 |
      中消協、共青團中央警示學生消費群體:理性考慮超前消費,遠離不良“校園貸” 今日熱聞

      發稿時間:2023-03-30 11:04:41 來源: 北京日報


      【資料圖】

      中消協、共青團中央3月30日聯合發出消費警示,提醒青年學生消費者理性考慮超前消費,審慎選擇貸款機構,避免陷入不良“校園貸”陷阱。

      隨著互聯網和普惠金融迅速發展,大學生的消費需求和信貸需求日益高漲,大量非銀行機構和平臺依托互聯網逐漸滲透到大學生群體,向大學生開展貸款業務,這就是所謂的“校園貸”。“校園貸”具有數額小、效率高、門檻低、范圍廣等優勢,吸引了眾多有超前消費需求的大學生辦理貸款。

      但在“校園貸”風靡的背后,也存在著嚴重隱患。一方面,當前“校園貸”市場存在辦理貸款業務門檻低、經營者資質參差不齊、身份審核形同虛設、合同信息不透明、風險提示不充分等一系列問題;另一方面,由于大學生三觀尚未完全成熟,物質需求旺盛,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強,但自身控制能力較差,風險防范意識薄弱,再加上社會經驗缺乏,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對此,中消協、共青團中央提醒青年學生消費者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不被外界的焦慮、壓力、浮躁左右,不要將精神需求過度寄托于物質上,克服從眾、攀比、虛榮等心理,理性認識自己的消費能力,根據自身經濟條件制定消費計劃,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培養理性消費意識和良好消費習慣。

      同時,要注意學習金融理財知識。在金融數字化的背景下,學習基本的理財知識,提高自身認識金錢、駕馭金錢的能力,熟悉常見的金融產品服務類型及其相關法規政策,了解個人信用記錄的重要性,善于評估自身還款能力并珍視信用記錄,學會對金錢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做到量入為出,清醒地認識到分期付款、超前消費、網絡平臺借貸的本質。

      不良“校園貸”為迎合大學生的消費需求,不斷翻新其騙局和陷阱,“美容貸”“培訓貸”“刷單貸”“多頭貸”“高利貸”“套路貸”“裸條貸”等違法違規貸款層出不窮。大學生應妥善保護好自己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號以及驗證碼等重要個人信息,不掃描來源不明的二維碼,也不輕易向他人透露家庭住址、宿舍地址、父母聯系電話;對高利貸、詐騙、敲詐勒索等違法行為有基本的認定,在自身權益受損的情況下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2021年2月24日,中國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公安部、 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未經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或地方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不得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大學生如果確需申請貸款的,一定先和父母溝通,認真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并檢查該機構是否有相關部門批準的資質證明。貸款前還應仔細閱讀合同內容,明確貸款的額度、利率、還款方式、違約責任等重要信息,確保合同條款合法、合理。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流程編輯:u060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