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關注 |
      北京已有專業社工近八萬人!優秀社工名單出爐|當前視訊

      發稿時間:2023-03-21 18:08:52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 實習記者 胡子傲


      (資料圖)

      今天是國際社工日,在上午舉辦的第八屆“北京社工宣傳周”啟動儀式上,20名“優秀社會工作者”、20個“優秀社會工作服務案例”發布。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市共有社工機構960家,專業社工人才7.96萬,持證社工3.91萬,全市社工隊伍不斷擴大。

      穿起基層千根線,架起座座連心橋,本屆“社工宣傳周”主題是“推進‘五社聯動’,關愛‘一小一老’”。啟動儀式公布了東城區建國門街道蘇州社區黨委書記陳細芳等20名優秀社會工作者,以及“‘愛的約定’議事協商會”等20個優秀社會工作服務案例。

      “社工是一份用生命影響生命的職業,熱雖微,光雖熱,在今后的社工工作中,我會繼續保持這份初心,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眱炐闵鐣ぷ髡邨钣嗄缺硎尽?/p>

      其實,社工不只出現在社區,醫務社工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啟動儀式上,醫務護工們的真情演講令人動容。他們為家庭貧困的兒童申請救助金,為患病兒童提供精心里疏導......2021年,七歲的小官(化名)不幸在幼兒園放學途中被鏟車碾壓,下半身終身癱瘓。在對小官會診過程中,醫務社工葉曉彬參與進來,他與小官真誠溝通,為小官分享脊髓損傷兒童成功回歸校園的經歷,為其家人分析介紹如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還給他們進行居家無障礙環境指導,讓小官逐步走出陰霾,回歸正常生活。

      此外,啟動儀式播放了展現北京社會工作者風采的視頻短片,發布了《北京市基層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建設指導細則》。來自東城、朝陽、石景山、大興等區的社會工作者通過情景劇、演講朗誦和琴書等藝術形式,展現了廣大社會工作者扎根基層、無私奉獻的風采。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會與民族學院教授陳濤在發言中表示,社工要更好地融入相關領域基層工作服務民眾,深入社區發揮專業職責,把工作嵌入入基層黨務工作體系,還應整合力量,以社工站牽頭激活基層社區服務資源。

      據了解,“北京社工周”宣傳活動將在市、區兩個層面同時展開。市委社會工委副書記許偉表示,除了今天舉辦的啟動式外,市區還將依托北京社會工作者協會開展“微電影”“微課堂”“微實務”“微圖話”“微訪談”的“五微”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展示形式,對社會工作知識等進行宣傳;各區也將通過舉辦社工成果展、專題座談會、大講堂和社工知識競賽、征文等方式,擴大社會工作宣傳效果,推動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參與社會工作的良好氛圍。

      新聞鏈接

      優秀社會工作服務案例一:

      立足小院小需求,多方聯動促治理

      西城區椿樹街道琉璃廠西街社區的一處小院是典型的老北京胡同院落,公共空間狹小,院內晾衣竿老化生銹,綠化面積較小,居民們渴望美化環境、增加互動交流。

      在街道社區辦指導、社區黨委領導、社區居委會監督下,椿樹街道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牽頭,與社區居民共同開展該院落的治理更新工作。通過多次走訪和考察了解,中心社工顧穎和楊思佳組織開展了小院協商議事會,動員居民發表自己的意見。

      在議事會上,小院院長白女士說:“院里的晾衣繩已經很松了,衣服掛上去就會擠在一起,不容易曬干,希望給我們量身定制一個新的晾衣竿?!边@項建議獲得了居民們的一致贊同。

      居民李先生說:“老白是我們小院最喜歡花的,天氣暖和的時候在院子里總能看到她種的各種各樣的花,我覺得可以給我們小院添置些花卉品種和養花工具?!鲍@得李先生的支持后,白女士有了更多想法:“我們有信心打造一個最美綠色小院,把窗臺下和廚房門前的角落小空間都利用起來,可以種西紅柿,也可以種植不同品種的花?!本用駛兺瑫r提議,根據小院的空間布局和冬季環境維護,還需要配置公共鏟雪工具。

      就這樣,顧穎和楊思佳與小院居民協商制訂了小院提升計劃,確定了小院“美麗與安全”的雙重目標。中心通過引入社會資源,不僅為小院量身定制安裝了“檐下”公共晾衣竿,還配置了全新的公共鏟雪工具和種植物資。院內居民團結凝聚力空間高漲,大家還一致通過了“小院公約”,推動小院的美好生活可持續發展。

      優秀社會工作服務案例二:

      “鄰里一家親”,拓寬老人“朋友圈”

      房山區長陽鎮馨然嘉園社區建于2012年,社區居民80%以上為落戶北京發展的年輕人,外地父母隨遷幫助照顧子女,形成了人口密度大、外來人口基數大的特點。

      由于地域不同,語言、文化、生活習俗也不盡相同,社區內占比較大的隨遷老人面臨諸如溝通障礙、交友難、生活形式單一、孤獨苦悶、家庭情感支持不足、社交網絡小、社區參與度低以及對社區及周邊環境熟悉度低等問題。

      為了改善隨遷老人的社區適應狀況,社工通過開展“鄰里一家親”互助小組,將社區內原本不熟悉的隨遷老人們聚集起來,幫助隨遷老人拓展“朋友圈”,構建社區互助網絡,增進社會交往,從而使其對新的生活環境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

      小組活動通過游戲、老年操、共享便民冊、家鄉趣事談、樂享生活交流、手工插花、組織社區議事、轉介隨遷老人加入社區興趣組織等環節設置,促進隨遷老人發現共同點,相互認識與了解,建立朋輩關系,使這些老人更好地走入社區、融入社區,做幸福快樂的“鄰里一家人”。

      老人們表示,參加社區活動及各種興趣組織能讓他們在與同輩互動、互助中獲得快樂與認同、及時解決個人面臨的問題,減少對子女的依賴,不僅提高了自己、也間接提高了所在家庭的幸福感。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