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關注 |
      京城探展,導航“博物館之城”_全球快看點

      發稿時間:2023-03-17 15:05:29 來源: 北京日報

      “知識寶庫 古今大觀”專題。

      2019年1月7日,《京城探展》欄目開欄。

      瞬間


      (資料圖片)

      “我們祖國有上下幾千年的光榮歷史,有縱橫幾萬里的大好河山,有流芳百世的文藝巨匠。這些美麗的事、物、人,都濃縮在博物館里了……”

      1958年4月13日,即將創刊“滿月”的《北京晚報》推出了每周專題——“知識寶庫 古今大觀”,用一個整版介紹北京的博物館,北京晚報與這座“博物館之城”的緣分就此開啟。

      1959年元旦,中央自然博物館新館開放;同年8月,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全部建成,成為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每一個與博物館相關的新聞,晚報都不會錯過。

      一張報紙,也在市民和博物館之間搭起一座橋梁。

      1994年2月4日的《北京晚報》上,刊登了一篇題為《走,到博物館去》的征文。“博物館是一部生動活潑的立體教科書,在游覽的同時可以開眼界,長知識,受教益,是一舉多得的好地方。”市民榮秀霞分享了自己多年來走遍北京大大小小80多個博物館的經歷。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榮秀霞一直保持著剪報的習慣,她收集的剪報內容幾乎都與博物館有關,“哪座博物館即將舉辦新展覽,展些什么,這些消息的最好來源就是《北京晚報》。”1987年,她還參加了市教育局、文物局等多個部門組織的博物館知識競賽,8個月的時間里,一家三口把晚報當作“參考書”去看展覽,最終在競賽中拔得頭籌。后來,她還如愿被調入北京戲曲博物館工作。而她珍藏的晚報剪報,攢了近百冊。

      近些年,和榮秀霞一樣,很多細心讀者發現,晚報里的博物館信息更豐富了。

      2019年1月7日,北京晚報《京城探展》欄目開欄,每周一期一個通版,帶讀者“行走”京城各大展館,解讀展覽背后的故事、歷史和文化。從故宮博物院首次還原清代過年場景,到中國國家版本館等“國字頭”展館建成……晚報將博物館和精彩展覽“定格”。

      上個月,《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2023-2035)》公開,首次明確博物館之城的空間布局。一系列關于博物館的新政策、新舉措也呈現在晚報上。

      從最初的黑白“豆腐塊”,到如今的彩色通版,從幾十家博物館到全市214座博物館,65年光陰,北京晚報與博物館之城共同成長,未來,還會繼續講好“館城融合”的新故事。

      瞬間講述人

      榮秀霞

      我是1956年生人,從小每天看著爺爺認真翻看《北京晚報》,我也對這份報紙有著特殊的感情。參加工作后,我每逢周日就和丈夫帶著兒子去看展覽,在那個沒有網絡的年代,晚報上刊發的與博物館有關的消息,就是我最“寶貝”的信息,為此,我還精心做了剪報。

      正是憑著晚報,我們一家人走遍了北京的各種博物館,對我來說,晚報就好比通往博物館的大門。從當年黑白版的報紙,到現在豐富多彩的版面,晚報上關于博物館的信息越來越多,呈現形式越來越豐富。現在,我的小孫女也特別喜歡跟著我逛博物館,我也會把逛博物館的快樂分享給別人。

      (原標題:京城探展 導航“博物館之城”)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