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高校專業花樣多 “微創新”也能有大成效 全球快訊

      發稿時間:2023-04-14 14:25:27 來源: 中國網創新中國

      當年,和我同在新聞學院獲取學士學位的同學們,分別畢業于新聞系、傳播系、廣電系和廣告系。在我們眼中,這幾個專業涵蓋的范圍十分廣泛,區分度也足夠具體。但最近幾年,這組列表又有變化,廣電系變成了視聽傳播系,廣告系擴充為廣告與傳媒經濟系,此外還專門新設了國際新聞與傳播系。據我了解,這些變化既與學院的學科發展規劃相關,與此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與就業需求。


      【資料圖】

      在專業調整的大背景下,過去主攻新聞史論但有外語專業背景的教師,會被調整到國際新傳專業、開設具有國際特色的選修課程,過去被籠統劃分在傳播學概念內的某些傳媒市場相關課程,也被更精準地定位到傳媒經濟這一領域。和我聊天的后輩告訴我,最近幾年,傳統上被視為最主流選項的新聞學專業,畢業人數明顯變少,大二分流時,越來越多的學生會選擇就業面更“專”、更與時代風潮相契合的新設專業。盡管大家高考時報考的是同一個未經分流的大專業,畢業時拿到的也都是文學學士學位。但是,細分專業的不同,不僅課程不同,也決定著畢業生在不同的就業領域有多吃香。

      不久之前,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其中“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的表述引發大量關注。相比于調整高校學科專業布點這樣的“大動作”,高校內部各院系在規章制度允許的范圍內,就細分專業、學科方向、課程設計等展開“小調整”或“微創新”,可能不會引起那么多外部關注,但其意義同樣不容小覷。

      根據最新一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嚴格意義上的本科專業,只有名錄上的771個。但是,只要在這771個專業的框架之內,高校可以設置各種名目不同、側重不同的細分專業或專業方向,從而充分發揮創新能力,讓師生在瞬息萬變的時代發展趨勢中一同“弄潮”。類似趨勢不僅存在于我最熟悉的新聞傳播專業,也存在于許多其他專業。舉例來說,近年屢登熱搜的“電競專業”,就未必是專業目錄中的“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而可能體現為“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娛樂方向)”“藝術與科技(電子競技分析方向)”“電子競技解說”等形態。

      這種專業創新方式最大的優點,就在于其靈活性。高校無需對專業設置做根本性改造,就能根據學生需要與就業形勢實時作出調整,學生也因此獲得了更豐富的選擇空間。對學生而言,如何在各種細分專業或專業方向中作出選擇,無疑是一項重大決定。而對各大高校、各個學院而言,如何給學生提供選項,并制定名實相符的培養方案,更是事關自身聲譽與學生前途的大事。

      對高校而言,敢于運用這種創新方式并非難事,能否將其用好,才更加考驗高校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水平。面對千變萬化的時代“風口”,高校如果能看準時機,精準設置具有極好潛力前景的專業,對自身和學生來說都是幸事,但也不能忽視盲目跟風、一味求新,不僅沒給學生打好基礎,還把人家帶到“坑”里的可能性。

      對此,社會當然不能要求高校未卜先知、永遠沒有失誤。但高校還應本著對學生負責的原則,一方面做好兜底方案,確保學生在任何專業方向都能扎實學好本專業核心課程,另一方面及時糾錯,對培養效果不理想的專業方向,該合并就合并、該撤銷就撤銷。

      近年來,還有一個概念日益受到關注,那就是所謂的“微專業”。微專業雖然也帶著專業二字,但實際上連專業方向都不是,而是一組組可供學生選修的課程。這些課程會圍繞各個學術領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養,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某方面能力。其中,有些微專業依附于特定專業,只能由這些專業的學生選修,也有一些微專業類似公選課,對所有學生開放。微專業雖然不能在學位證書上留下痕跡,卻可以給學生帶來實實在在的知識與技能,讓他們在自己選擇的方向鉆得更深,進而更好實現其人生規劃。

      事實上,用不著構成一整個微專業,如果高校能用心做好,就算只是一門選修課、一個實踐項目,也可以給學生帶來很大收獲,增強其綜合競爭力。我畢業的新聞學院,有一個專攻數據新聞的項目,會把學生做出來的數據新聞成品發在學院公眾號上,其中多期內容雖然只是學生作業,卻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肯定。做出這些成果的學生,在求職就業時,相當于自帶了一份水平過硬的作品集。在有相關需求的用人單位眼里,這些作品的分量可能比其專業名目更重。

      說到底,高校專業創新的成功秘訣,從來都不在于給專業方向起什么名字。聽起來再厲害的名字,也只是一個標簽,能否讓學生學到有用的技能,成長為能在特定領域獨當一面的優秀人才,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責任編輯:張家華)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