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關注 |
      上海“校社聯動”豐富學生課外生活 培養創新精神

      發稿時間:2023-03-20 18:19:38 來源: 中國網創新中國


      (相關資料圖)

      在課后服務時間,老師為學生解疑釋惑。 上海市教委供圖

      中新網上海3月20日電 (記者 陳靜)在上海,“雙減”后的中小學生課堂之外在做什么?

      2600余門公益在線校外課程資源面向中小學生和教師開放;課后服務進社區、進場館、進企業,“三公里課后服務圈”得到校外社會資源的有力支撐。上海市教委20日披露,當下,“校社聯動”“館校聯動”的育人格局正在形成。同時,上海還引導學生們在社會實踐中培育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

      記者20日獲悉,上海100%義務教育學校提供課后服務,參加學生超過133萬人。約95%的教師參加了課后服務,另有約1萬名退休教師、專業人士以及青少年活動中心、優質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人員參與。

      上海市教委方面介紹,遵循“校外治理、校內保障、疏堵結合、標本兼治”原則,教育部門在壓縮培訓規模、強化培訓監管、落實應急處置、緩解民眾焦慮的同時,著力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從多個方面有力促進課后服務提質增效。

      據介紹,上海中小學全面開展了“5+2”(每個星期5個工作日+每天不少于2小時)、“作業輔導+素質活動”相結合的課后服務,目前實現了小學初中學校全覆蓋、學生愿留盡留全覆蓋、工作日全覆蓋。

      作業答疑是學校課后服務的重要內容,學校教師對學生們的相關學科作業進行及時反饋,重視對學有困難學生的輔導,并探索實踐性和跨學科作業指導;各個學校依托各自特色項目、特色課程、拓展活動等,開展科普、體育、科技、藝術、急救等素質教育活動;學校還鼓勵教師發揮自身的業余愛好特長,帶領學生開展各種“玩中學”“做中學”活動等。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引導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在社會實踐中培育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提升綜合素養是教育部門關注的重點之一。上海教育部門動員組織各區和街鎮向學生免費開放各類社區教育資源,為學生課外學習、職業體驗、社會實踐和生涯教育創造更好條件。

      依托2100余家社會實踐基地,上海常態化開辟87萬余個學生社會實踐崗位。各學校結合不同場所崗位要求和學生特點,設計個性化崗位,比如:禮儀引導員、場館講解員、活動輔導員、醫院門診引導員、市場調查員、圖書館書籍管理員等,激發學生興趣和實踐熱情。

      據悉,上海已推出各類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編制未成年人社會實踐版圖,設計集愛國主義、公民教育、科學探究等12個主題序列的社會實踐資源圖譜,打造15分鐘社區校外教育活動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校外教育資源。(完)

      (責任編輯:張家華)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