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窮水盡處生機不斷,于隱秘的地方發現妙手。”
《小說的風雅頌》是學者、文學評論家汪廣松最新文學評論集,用下圍棋的方法,對一部部文學作品進行評論。重塑審美意境,踐行詩性批評。
(相關資料圖)
從現代到當代,評論對象廣泛
本書的評論對象廣泛,既有魯迅、孫詒讓、林斤瀾等文學大家,也有池莉、曹征路、張忌等現當代成名作家,更有李娟、尹學蕓、艾瑪、東君、黃詠梅等文學新銳,以及對黃德海、木葉等評論家的評論。汪廣松不但評論作家作品,也闡釋了自己的評論方法和理論依據。
活躍于當下,構筑文學現場
汪廣松系統地研究作家與批評家,介入一些文學話題的討論,并通過一系列與文學同行的對話,活躍于當代文學的現場。他把一代作家作為整體來觀察并預言他們的未來,并且深信批評家的重要職責就是給作品帶來生命。
以人為本,確立文學觀
對于一個文學評論家來說,如果要確立自己的位置與形象,就一定要找到屬于自己的關鍵詞。汪廣松確立了以人格為中心的文學觀,并相應地對“文學與人”這類母題展開論述,不遺余力地表彰那些貼近民眾的作家。
學劍和傳劍
文/汪廣松
《列子·湯問》有一個來丹請劍報仇的故事。來丹之父為黑卵所殺,他要憑一己之力復仇。只是來丹身體弱不禁風,黑卵卻體格健壯,一般刀劍傷不著他,貿然前往,無異以卵擊石,于是必得寶劍相隨。在朋友的舉薦下,來丹向衛國的孔周請劍。
孔周有三把祖傳寶劍,來丹請得其一,孔周告以此劍非殺人之具。來丹仗劍“殺”了黑卵和他的兒子,雖然有“殺”這個動作,但黑卵和他兒子只是感覺痛了痛,人終究是沒能殺死,死掉的是來丹的“殺心”。這故事,原來是要以殺制殺。
金庸寫的雖然是武俠小說,但不只是打打殺殺而已,書中有劍,劍中也有書。(來丹報仇故事中,“孔周”一名或可當一本書來看,因周、孔是中國文教的高峰。)《天龍八部》里的掃地僧曾說少林寺的每一項絕技,都需要有相應的慈悲佛法化解,“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絕技才能練得越多”,但是修為極高的高僧,“不屑去多學各種厲害的殺人法門了”。換句話說,“劍”要練到極高程度,需要“書”相應地提高上去,練劍到極致,不是殺人,而是止殺。非止嘯聚,而是書劍飄零,文武相濟,金庸小說因此才成為一座文化的高峰。
金庸小說里的武學及主人公的學武經歷是至為動人的風景,以劍而論,楊過的學劍與風清揚傳劍于令狐沖又是其中的代表者,一學一傳,或可見金庸小說深厚的文化和哲學內涵。
一
《神雕俠侶》中,楊過經歷坎坷。他童年不幸,父親楊康在他未出生時就已經死了(而且名聲不好),母親穆念慈在他十一歲那年病逝。得遇郭靖黃蓉,到桃花島過生活,可黃蓉防人心重,不讓郭靖傳他武功,只她教楊過念《論語》。后來郭靖送楊過去終南山重陽宮學武,師父趙志敬也只教他背書,好在背的東西是真口訣。楊過在全真教闖了禍,慌亂之中跑到古墓,幾經周折入了古墓派,跟小龍女學武功。
歐陽鋒初遇楊過,瘋瘋癲癲之中就傳了他蛤蟆功的口訣與行功之法。趙志敬教楊過背誦全真教功法口訣,但不教用法。古墓派的武功是《玉女心經》,這門功夫與楊過的個性不相符,練古墓派武功相當于打下基礎,他在古墓最大的收獲是看到了“重陽遺篇”:天下武功第一人王重陽刻在石壁上的《九陰真經》要旨,稱得上是口訣中的口訣。
雖然得訣,但口訣的力量未能激活,直到楊過走出古墓,在華山之巔見到洪七公和歐陽鋒比武,這種力量才初步顯現。
楊過……只潛心細看奇妙武功。九陰真經乃天下武術總綱,他所知者雖只零碎片斷,但時見二人所使招數與真經要義暗合,不由得驚喜無已,心想:“真經中平平常常一句話,原來能有這許多推衍變化。”
“所知者雖只零碎片段”,楊過當時的程度還遠遠不夠。但他能見到“天下武術總綱”及其推衍變化,可以說是一窺當時天下武學的全貌,而且由當世兩個絕頂高手演給他看,機緣委實難得。西毒、北丐比武,等于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相當于激活言傳的身教。楊過一一看在眼里,擴大了格局,長了“見識”,他有了一雙“會看”的眼睛。
華山之巔以后,世界開始向楊過顯現它的深廣。他在絕情谷中了劇毒,又在襄陽被郭芙砍斷右臂,生死關頭來到一處神秘山谷,被一只大雕引到劍魔獨孤求敗的埋骨之所。他早先來過一次,那一次山谷世界對他還是遮蔽的,再來的時候就深入一層,發現了劍冢,劍冢旁邊還有兩行石刻:
劍魔獨孤求敗既無敵于天下,乃埋劍于斯。
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
獨孤求敗沒有留下拳經劍譜,只留下四把劍,即劍冢中的剛劍、紫薇軟劍、玄鐵重劍和木劍(實際上是三把劍和一塊石片,紫薇軟劍被棄之山谷)。這四把劍代表人生和武學上的四重境界,相當于他的教法,他的一生就是一部無上劍法。“劍魔”之名或者是江湖中人給他取的,也有可能是自封,所謂入佛界易,入魔界難。
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第一把劍“長約四尺,青光閃閃,的是利器”,可稱剛劍。獨孤求敗二十歲以前用他在河朔地區爭鋒,只是在一個局部稱雄。
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不祥,乃棄之深谷。
三十歲以前用紫薇軟劍,誤傷義士,這是挫折時期,但因此提高了境界。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古劍銘》曰:“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兇器;深藏若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小年輕時用鋼劍,斗蠻用狠;后來用軟劍,比的是技巧,聰明,一動就有傷,都是“兇器”。玄鐵重劍把鋒芒全部收起來了,臨機對敵才會出手決勝,是為“利器”。重劍是對鋼劍和軟劍的總結,剛柔結合是重劍,內心的光彩奪目都收在厚重里邊,也唯有厚重才可以收得住內在的光芒。
四十歲后,不滯于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于無劍勝有劍之境。
第四把劍是木劍,木劍把玄鐵都去掉了,然已不必在世上爭雄,只好隱居,人世間只要一把玄鐵重劍就可以稱雄。再后來,木劍也埋了,無劍勝有劍。
楊過練劍首先是練重劍,學重劍可以讓他的氣沉下來。他的中毒、斷臂多多少少都跟他氣性飛揚有關。他學的古墓派武功偏于女性,比較輕靈,需要重劍給他調一調,等于是把原來的劍法廢掉,把原來的那些小聰明都扔掉,重新來過。他學重劍是在斷臂之后,身遭大難,大難需要重劍來相配。
二
楊過學會重劍后再出江湖,在重陽宮力壓金輪法王等蒙古高手,技驚群雄,算是成為絕頂高手,可以“恃之橫行天下”。不過,這還不算大成就,他還有一次關鍵提升。在絕情谷與小龍女訣別后,他又重回獨孤求敗隱居之所,這次他練的是木劍,比重劍提高了一個層次。
練重劍是在山洪中,練木劍是在海潮中,海潮練劍是最后的教法。
當晚子時潮水又至,便攜了木劍,躍入白浪之中揮舞,但覺潮水之力四面八方齊至,渾不如山洪那般只是自上沖下,每當抵御不住,便潛入海底暫且躲避。
山洪最重要的力是由上往下的沖擊力,但這種力量比較單一,海潮就不同了,四面八方都是力,都可以得到鍛煉,練得的力是活的,這時候的練劍臻于妙境。重劍是前提,學會了重劍才可以“潛入海底”,否則沉不下來。而且,人在海潮中,隨處都是在練劍,無時無刻不是在練劍,手中木劍相應的時空無窮擴大,甚至可以說取消了“練劍”的概念。海潮練劍不是讓他練好了劍,而是最終讓他放棄手中之劍。
木劍擊刺之聲越練越響,到后來竟有轟轟之聲,響了數月,劍聲卻漸漸輕了,終于寂然無聲……又練數月,劍聲復又漸響,自此從輕而響,從響而輕,反復七次,終于欲輕則輕,欲響則響。
木劍有聲,是有相,無聲是無相。先是有相,然后是無相,再成有相。最后階段,聲音隨機生起,自己適應條件,有聲無聲隨環境而變。到此地步,楊過的劍術已近孤獨求敗了。
一日在海濱悄然良久,百無聊賴之中隨意拳打腳踢,其時他內功火候已到,一出手竟具極大威力,輕輕一掌,將海灘上一只大海龜的背殼打得粉碎。他由此深思,創出了一套完整的掌法,出手與尋常武功大異,厲害之處,全在內力,一共是一十七招。
楊過隨手一掌,就擊碎了大海龜的背殼,同時也擊碎了“劍”這個概念,對“劍”的理解與往日大大不同,從此,“草木竹石均可為劍”。他把劍扔掉,等于把木劍也埋了。他曾經想把諸家武學融會貫通,獨創一家,經歷一番摸索的痛苦之后才明白過來:“諸般武術皆可為我所用,既不能合而為一,也就不必強求,日后臨敵之際,當用則用,不必去想武功的出處來歷,也與自創一派相差無幾。想明白了此節,登時心中舒暢。”往日不能融會貫通,是因為“有劍”,現在達到“無劍”境界,堪能創立“黯然銷魂掌”。有了創新,就學會了;而且必須要創新,自己獨立走一條路出來。
黯然銷魂掌只有十七掌,比降龍十八掌少一掌。從每一掌的名字來看,降龍十八掌都有一個好名目,譬如“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飛龍在天”等,看上去就很高大上,令人敬畏。黯然銷魂掌就不然,它的名字如“面無人色”“窮途末路”“孤行只影”等,幾乎都是喪氣話,倒霉語,可是把這些“負能量”聚在一起就變得無比雄渾,就像是楊過把他一生的痛苦和不幸進行了煉化,鍛煉成精純的內功。
三
楊過學劍可以說是獨孤九劍的前傳,正傳是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之“傳劍篇”。楊過學劍也可以說是“傳劍”,相當于得到獨孤求敗的巖傳;《笑傲江湖》之“傳劍篇”是風清揚傳劍于令狐沖。
傳劍是風清揚,學劍是令狐沖,但題以“傳劍”,重在說明獨孤九劍可傳而不可學。如果要去學一個獨孤九劍,那就學不到,這也是它的不可思議之處:可傳而不可學。那令狐沖是怎么學的?其實是風清揚傳的,令狐沖只是受到傳授,說他是學劍而已。重傳承,因為傳承中直接有能量。
令狐沖大吃一驚,回過頭來,見山洞口站著一個白須青袍老者,神氣抑郁,臉如金紙。
以“大吃一驚”開場,預示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同時也是小說技巧,所謂“無巧不成書”。
那老者搖頭嘆道:“你先使一招‘白虹貫日’,跟著便使‘有鳳來儀’……”一口氣滔滔不絕地說了三十招招式。
招還是那些招,但順序變了,結構變了,就活了。
那老者道:“唉,蠢才,蠢才!……劍術之道,講究如行云流水,任意所至。……難道你不會別出心裁,隨手配合么?”這一言登時將令狐沖提醒,……長劍在頭頂劃過,一勾一挑,輕輕巧巧地變為“截手式”,轉折之際,天衣無縫,心下甚是舒暢。……突然之間,只感到說不出的歡喜。
一言驚醒夢中人,令狐沖一點就醒。風清揚沒有教具體的招法,只是傳以劍道:行云流水,任意所至。令狐沖一開始做不到,為什么?不是招式矛盾,是他自己心里矛盾,這一招和那一招是死的,連不起來。心里的結解開了,招式就連起來了,就活了,自然心情舒暢,心中生喜。這也是令狐沖具備授受獨孤九劍的資質,沒有這一個前奏,風清揚也不會傳,傳也傳不下去。當然,這還是初步的指點,風清揚隨口而說的三十招已經是天衣無縫了,而這件天衣還需要破掉。
那老者臉色間卻無嘉許之意,說道:“對是對了,可惜斧鑿痕跡太重,也太笨拙。不過和高手過招固然不成,對付眼前這小子,只怕也將就成了。上去試試罷!”
有什么可高興的呢?還差得遠呢!不過,高手的指點畢竟是高手的指點,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還得接受實戰的檢驗。試試看留有余地。
他既領悟了“行云流水,任意所至”這八個字的精義,劍術登時大進,翻翻滾滾地和田伯光拆了一百余招。
初傳的這口氣只能持續一百余招。
田伯光回刀削劍。當的一聲,刀劍相交,他不等令狐沖抽劍,放脫單刀,縱身而上,雙手扼住了他喉頭。令狐沖登時為之窒息,長劍也即脫手。
天衣的縫隙露出來了,被田伯光制住。
忽聽那老者道:“蠢才!手指便是劍。……”令狐沖腦海中如電光一閃,右手五指疾刺,正是一招“金玉滿堂”……田伯光悶哼一聲,委頓在地,抓住令狐沖喉頭的手指登時松了。
關鍵時刻關鍵處的關鍵指點,相當于直指教授。令狐沖頓悟,一招制敵;而且有老師在場,弟子往往能夠戰勝對手。要懂就在此時懂,就在老師處懂。
令狐沖……不由得又驚又喜,霎時之間,對那老者欽佩到了極點,搶到他身前,拜伏在地。
道有效驗,令狐沖對風清揚不再懷疑,這才會跪求傳授。
風清揚指著石壁說道:“壁上這些華山派劍法的圖形,你大都已經看過記熟,只是使將出來,卻全不是那一回事。唉!”說著搖了搖頭。
在小說下文,風清揚對此進行了發揮,說道:“五岳劍派中各有無數蠢才,以為將師父傳下來的劍招學得精熟,自然而然便成高手,哼哼,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讀了人家詩句,做幾首打油詩是可以的,但若不能自出機杼,能成大詩人嗎?”光學招式不能成為大高手。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就劍道而言,需離招式而領會劍意,但又不廢招式。
只聽風清揚續道:“岳不群那小子,當真是狗屁不通。你本是塊大好的材料,卻給他教得變成了蠢牛木馬。”
“我眼本明,因師故瞎。”
令狐沖聽得他辱及恩師,心下氣惱,當即昂然說道:“太師叔,我不要你教了,我出去逼田伯光立誓不可泄漏太師叔之事就是。”
恩師重于劍法。傳劍要擇徒,但關鍵還是在老師。
四
風清揚指著石壁上華山派劍法的圖形,說道:“只是招數雖妙,一招招地分開來使,終究能給旁人破了。”
只要有招就可以破。已經開始傳劍了。
風清揚嘆了口氣,說道:“世上最厲害的招數,不在武功之中,而是陰謀詭計,機關陷阱。倘若落入了別人巧妙安排的陷阱,憑你多高明的武功招數,那也全然用不著了。”
用不著迷信武功,世界上最厲害的是人心,殺心比殺人之劍厲害。這是傳劍之前去魅,獨孤九劍可以不用傳,也不用學,會與不會都可以。
風清揚又道:“……這個‘活’字,你要牢牢記住了。……倘若拘泥不化,便練熟了幾千萬手絕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終究還是給人家破得干干凈凈。”
高手之高在于能夠活學活用,有高手然后有高招,招隨人轉。
令狐沖大喜,他生性飛揚跳脫,風清揚這幾句話當真說到了他心坎里去。
天性如此。郭靖就不行,傳他也學不會。楊過可以,楊過號“西狂”,狂性即是飛揚跳脫。話能說到心坎,乃是聲入心通,能量可以直接吸收。
風清揚道:“活學活使,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無招,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你的劍招使得再渾成,只要有跡可循,敵人便有隙可乘。但如你根本并無招式,敵人如何來破你的招式?”
再進一層,指示新境界:根本無招,如何可破?“根本無招”,立于不敗之地;“出手無招”,是應敵成破,根據對手的招式來反應,來什么招,就破什么招。
令狐沖一顆心怦怦亂跳,手心發熱,喃喃地道:“根本無招,如何可破?根本無招,如何可破?”陡然之間,眼前出現了一個生平從所未見、連做夢也想不到的新天地。
豈惟凡骨換,要是頂門開。
風清揚道:“只是不曾學過武功之人,雖無招式,卻會給人輕而易舉地打倒。真正上乘的劍術,則是能制人而決不能為人所制。”
最上乘是無招,然后往下建立招式。無招以有招為基礎,不能憑空無招。招式是一套系統,高手能夠超越這套系統,不為所制。
令狐沖道:“要是敵人也沒招式呢?”風清揚道:“那么他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了,二人打到如何便如何,說不定是你高些,也說不定是他高些。”嘆了口氣,說道:“當今之世,這等高手是難找得很了,只要能僥幸遇上一兩位,那是你畢生的運氣,我一生之中,也只遇上過三位。”
世上還有其他絕頂高手。列奧·斯特勞斯曾說到那些不再是學生的偉大心靈:“這些人實乃鳳毛麟角。我們在任何課堂都不可能遇到他們。我們也不可能在任何其他地方遇到。一個時代有一位這樣的人活著就已經是一種幸運了。”
令狐沖得授獨孤九劍,一敗于任我行,二敗于東方不敗,這是他的幸運。對手的層次越高,自己的層次也相應提高。
風清揚微笑道:“你將這華山派的三四十招融會貫通,設想如何一氣呵成,然后全部將它忘了,忘得干干凈凈,一招也不可留在心中。待會便以什么招數也沒有的華山劍法,去跟田伯光打。”
先把招法融會貫通,再忘掉招法,這是初步的教授。
風清揚道:“一切須當順其自然。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倘若串不成一起,也就罷了,總之不可有半點勉強。”……不料風清揚教劍全然相反,要他越隨便越好,這正投其所好,使劍時心中暢美難言,只覺比之痛飲數十年的美酒還要滋味無窮。
得其師,得其徒。武功要和自己相匹配才能學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武功就是要把自己的天性發揮出來,發揮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這才是學習的要義。或者可以說,令狐沖通過獨孤九劍認識了自己,找到了自己。
令狐沖一驚,收劍而立,向風清揚道:“太師叔,我這亂揮亂削的劍法,能擋得住他的快刀嗎?”……風清揚道:“要擋,自然擋不住,可是你何必要擋?”
既然擋不住,那就不必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在此時此地找一條向上的路。因為田伯光要求令狐沖下山,不敢傷了他的性命,所以有所顧忌,此即為令狐沖的一線生機。
田伯光一驚之間,令狐沖以手作劍,疾刺而出,又戳中了他的膻中穴。田伯光身子慢慢軟倒,臉上露出十分驚奇又十分憤怒的神色。
令狐沖使詐,用騙招騙過了田伯光,勝之不武,但那也是勝,是當前唯一的生機。
令狐沖得風清揚指點后,劍法中有招如無招,存招式之意,而無招式之形,……田伯光醒轉后,斗得七八十招,又被他打倒。
在重復中漸漸加深。
令狐沖說道:“太師叔,這家伙改變策略,當真砍殺啦!如果給他砍中了右臂,使不得劍,這可就難以勝他了。”
事不過三,田伯光三次被打倒,學了乖。騙招最終還是騙不過去,令狐沖必須領會獨孤九劍。
風清揚道:“好在天色已晚,你約他明晨再斗。今晚你不要睡,咱們窮一晚之力,我教你三招劍法。”
教無招的劍法,但是還要落在“招式”來教;或者說要通過劍招,領會一種無招的劍法。
風清揚大奇,問道:“這獨孤九劍的總訣,你曾學過的?”
至此方有“獨孤九劍”之名目。傳劍傳的是“口訣”,不是劍招,所以重耳。所謂“招”只是各種各樣的變化,并沒有具體的“招”。風清揚傳的是一套極其繁復的變化形式,所謂“總訣式”,式只是一個系統,一個公式,要代入具體才會顯其作用。
風清揚滿臉喜色,一拍大腿,道:“一晚之間雖然學不全,然而可以硬記,第一招不用學,第三招只學小半招好了。”
學招式用不著按部就班,關鍵是領會劍意。
風清揚說道:“這總訣是獨孤九劍的根本關鍵,你此刻雖記住了,只是為求速成,全憑硬記,不明其中道理,日后甚易忘記。從今天起,須得朝夕念誦。”
口訣是真言,朝夕念誦可得其能量,其義自顯。
令狐沖連連點頭,道:“是,是!想來這是教人如何料敵機先。”風清揚拍手贊道:“對,對!孺子可教。‘料敵機先’這四個字,正是這劍法的精要所在。”
料敵機先,永遠走在機先。敵人還未動,就已經看出他將來所有的動,因為察覺到他的機。風清揚傳了劍訣,令狐沖居然也說出一個口訣,是之謂“傳劍”。這個劍訣也不是死死的一成不變,每一代都有新的口訣,因為每一代人都不同,但劍意不變。
于是將這第三劍中克破快刀的種種變化,一項項詳加剖析。令狐沖只聽得心曠神怡,便如一個鄉下少年忽地置身于皇宮內院,目之所接,耳之所聞,莫不新奇萬端。
令狐沖再深入一境,窺見新天地,看到了真正的武學美景。
風清揚道:“獨孤九劍,有進無退!招招都是進攻,攻敵之不得不守,自己當然不用守了。創制這套劍法的獨孤求敗前輩,名字叫作‘求敗’,他老人家畢生想求一敗而不可得,這劍法施展出來,天下無敵,又何必守?”
獨孤九劍,有進無退!因為在進攻之前,就已經“料敵機先”,上出一維,發現了對手的“動之幾”。“求敗”是平衡,可比曾國藩有“求闕齋”。
令狐沖說道:“倒也不須砍上十刀廿刀,你只須一刀將我右臂砍斷,要不然砍傷了我右手,叫我使不得劍。那時候你要殺要擒,豈不是悉隨尊便?”
以進為退,以攻為守,把自己的弱點守好。
驀地里田伯光大喝一聲,右足飛起,踹中令狐沖小腹。
獨孤九劍博大精深,從生到熟要有一個過程,不可一蹴而就。現在省略的東西,將來可能會以其他方式找補回來。
令狐沖笑道:“對付卑鄙無恥之徒,說不得,只好用點卑鄙無恥的手段。”風清揚正色道:“要是對付正人君子呢?”令狐沖一怔,道:“正人君子?”一時答不出話來。
原來還有這個問題沒解決,這是落敗的深層原因。
令狐沖道:“就算他真是正人君子,倘若想要殺我,我也不能甘心就戮,到了不得已的時候,卑鄙無恥的手段,也只好用上這么一點半點了。”風清揚大喜,朗聲道:“好,好!你說這話,便不是假冒為善的偽君子。大丈夫行事,愛怎樣便怎樣,行云流水,任意所至!”
好了,解決了。君子、小人這些概念困不住自己了,武林規矩、門派教條也不成障礙了。管他田伯光是什么人!這就從根本上超越了他。風清揚經歷重大事變,早已超越正邪,又不落于邪。
令狐沖微微一笑,風清揚這幾句話當真說到了他心坎中去,聽來說不出的痛快。
見道之言,真是解渴,痛快!
他拍拍令狐沖的肩膀,說道:“小娃子很合我心意,來來來,咱們把獨孤大俠的第一劍和第三劍再練上一些。”當下又將獨孤氏的第一劍擇要講述,待令狐沖領悟后,再將第三劍中的有關變化,連講帶比,細加指點。
彼此都合了心意,傳習就無隔閡,所有能量都可以直接吸收。
令狐沖此刻于單刀刀招的種種變化,已盡數了然于胸……田伯光背心靠住巖石……耳中只聽得嗤嗤聲響,左手衣袖、左邊衣衫、左足褲管已被長劍接連劃中了六劍。
對田伯光的刀法了然于胸,可當外修。自己越純粹,對手的信息就越透明,像在鏡中顯現,可當內修。
令狐沖接連三次將他逼到了生死邊緣,……而且勝來輕易,大是行有余力,臉上不動聲色,心下卻已大喜若狂。
這才顯得獨孤九劍之神妙!
五
風清揚道:“你要學獨孤九劍,將來不會懊悔嗎?”
驚世駭俗之言!我傳那是我的事,你要學就得問一問了。獨孤九劍這么好這么高明的東西,你有何種福德,何種智慧可以承受呢?令狐沖之后劫難重重,雖然是天消其業,但也要自己承受得住,否則也有可能退轉。整部《笑傲江湖》是令狐沖歷經生死,立德立功,終于消了劫難的過程。其實也無劫可消,就是在劫難當中永葆獨孤九劍的剛健。
當即拜道:“這是徒孫的畢生幸事,將來只有感激,決無懊悔。”
無怨無悔。
風清揚道:“好,我便傳你。這獨孤九劍我若不傳你,過得幾年,世上便永遠沒這套劍法了。”
禪宗五祖傳法于六祖時說:“自古傳法,氣如懸絲。”張伯端在《悟真篇·后序》里說:“自后三傳與人,三遭禍患。”可見傳法不易,尤其是高法的傳承,幾乎是命懸一線。道不輕傳,誤傳匪人固然不對,但得其人不傳也不對。
一老一少,便在這思過崖上傳習獨孤九劍的精妙劍法,自“總訣式”……而學到了第九劍“破氣式”。
獨孤九劍的氣魄極大,破天下武學,冒天下之道。將天下武學分為劍、刀等九式,相當于判教。
風清揚道:“你倒也不可妄自菲薄,獨孤大俠是絕頂聰明之人,學他的劍法,要旨是在一個‘悟’字,決不在死記硬記。等到通曉了這九劍的劍意,則無所施而不可,便是將全部變化盡數忘記……何況當今之世,真有什么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嘿嘿,只怕也未必。以后自己好好用功,我可要去了。”
當下的這個獨孤九劍還要扔掉,變化已經是活的了,而這個變化還要變化,這才是風清揚關于九劍的最后開示,如此可得孤獨九劍之精髓,能在實戰中隨機應變,不受任何約束。“何況當今之世,真有什么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傲視天下英雄,此亦獨孤九劍氣魄。
見令狐沖神色惶恐,便語氣轉和,說道:“沖兒,我跟你既有緣,亦復投機。我暮年得有你這樣一個佳子弟傳我劍法,實是大暢老懷。……今后別來見我,以至于令我為難。”
孟子謂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有此三樂,就算是“王天下”也比不上。風清揚大暢老懷,正是人生極樂之一。
令狐沖跟到崖邊,眼望他瘦削的背影飄飄下崖,在后山隱沒,不由得悲從中來。
大高手往往神龍見首不見尾,乍一露面,略現神光,又隨即飄然遠引。須菩提后來不見孫悟空,只示以聲音;風清揚也是,只在令狐沖心中留下一個瘦削的背影,令人空自嗟嘆:闔國人追不再來,千古萬古空相憶。
(令狐沖)嘆了口氣,提了長劍,出洞便練了起來。
風清揚傳劍已畢,自當離去。令狐沖收拾精神,認真練習起來。曾子曰:“傳,不習乎?”
練了一會兒,順手使出一劍,竟是本門劍法的“有鳳來儀”。他一呆之下,搖頭苦笑,自言自語:“錯了!”跟著又練,過不多時,順手一劍,又是“有鳳來儀”。
老師在身邊,學生能夠順著指點的方向用心,進步往往神速;老師離開后,能量場弱了,原有的習慣力量(佛家所謂業力)占了上風,或成為極大的干擾,初心有可能退轉。
不禁發惱,尋思:“我只因本門劍法練得純熟,在心中已印得根深蒂固,使劍時稍一滑溜,便將練熟了的本門劍招夾了進去,卻不是獨孤劍法了。”
此時的分別心很大。
突然間心念一閃,心道:“太師叔叫我使劍時須當心無所滯,順其自然……倘若硬要劃分,某種劍法可使,某種劍法不可使,那便是有所拘泥了。”
心無所滯,劍法便沒有正、魔之分別;也不是沒有正、魔,而是超越了正、魔。令狐沖將五岳劍法與魔教劍法盡數吸收,皆為我用,又進了一階。
要將這許多不同路子的武學融為一體,幾乎絕不可能。他練了良久,始終無法融合,忽想:“融不成一起,那又如何?又何必強求?”
楊過和令狐沖可以在這里相合。即使合不成又如何?又何必強求?
現在再來看孔周的三把寶劍,這是什么樣的劍?
一曰含光,視之不可見,運之不知有。其所觸也,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
把所有的光都含藏住,在人的眼睛、耳朵及觸覺之外,在世間僅現一名。
二曰承影,將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際,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識其狀。其所觸也,竊竊然有聲,經物而物不疾也。
光降一維度就是影,所謂承影,也是投影。
三曰宵練,方晝則見影而不見光,方夜見光而不見形。其觸物也,然而過,隨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
再降一維,有光漏了出來。“然而過,隨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是說光的性質,這世上速度最快的事物。來丹跪請的就是這把“下劍”,雖是“下劍”,但是極快,也就極厲害。武俠小說每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據說孔周之劍傳自殷帝,傳了十三代了,一直都藏在劍匣里,未曾啟封。一個童子佩著寶劍就可以嚇退三軍,大約那時尚處在“承影”時代,去古未遠,人心尚德,劍不出鞘。到了來丹時代,“宵練”出世,世上從此多事。不過,經歷了來丹報仇的故事,“宵練”就又可以封存。孔周之劍(或周孔之劍)不殺人,以殺制殺,因此就可以傳之久遠,此或《列子》所傳之劍意耶。
《小說的風雅頌》
汪廣松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上海故事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上海咬文嚼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衢州風華學校教師宋晴斬獲省級比賽一等獎
- 阿根廷隊將與阿聯酋隊進行一場友誼賽后前往卡塔爾
- 卡塔爾世界杯各隊大名單全出爐 我們總結了5個“最”
- 世界消息!北京唯一“五線換乘”樞紐!麗澤城市航站樓交通樞紐獲批
- 全球新動態:美國今年流感季已致1300人死亡 專家呼吁民眾積極接種流感疫苗
- 天天快播:世界首個唾液孕檢試劑盒即將上市
- 天天滾動:今年以來我國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45項 創歷史新高
- 熱點聚焦:北京朝陽:繼續增加核酸檢測點位和通道,優化點位布局
- 美國登月火箭終于發射升空 執行“阿耳忒彌斯1號”任務
- 看熱訊:10月民航客運數據發布 ?主要運營指標同比下滑
- 世界熱資訊!綠色菜單引領餐廳低碳消費新風尚
- 燕麥奶不等于燕麥加牛奶
- 四川省總工會職工心理健康服務活動走進遂寧
- 今日關注:北京新增感染者中,147例為隔離觀察人員,涉及13區
- 全球播報:貴州大方:非遺傳人高光友獲“貴州工匠”稱號
- 世界通訊!用包裹著火焰的詩句,撫平時光的皺紋|“娜夜詩選”首發
- 2000千克是多少噸?1噸等于多少磅?
- 含“相接”的成語有哪些?人山人海出自哪里?
- 描寫潮水的四字成語有哪些?悶雷滾動近義詞都在這兒!
- 中國最嚇人的一本古籍是什么?為什么現在中醫不學本草綱目?
- (V面日報11.15)彩虹醬哇、鈴宮鈴、阿薩獲漲粉、營收、人氣榜榜首
- 干燥劑怎么重復利用?與壓片型干燥劑類似的干燥劑有哪些?
- 世界微資訊!疫情午報|31省區市昨日新增1.9萬余例,詳情匯總
- 環球今日訊!國內旅游市場再迎利好 出行信心恢復仍需時間
- 焦點精選!2022“閱讀北京·十佳優讀空間”評選結果出爐
- 全球新資訊:衢江區“一庫一策”動態清零病險水庫
- 世界熱文:安化縣退休交警給村民送頭盔
- 每日熱文:?衢州“烏引”建設高速互聯“智能引水網”
- 速讀:黃山風景區探索"信用游" 能否成旅游業趨勢?
- WTA發布明年1至8月賽歷 澳網農歷春節期間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