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每日行色匆匆,奔波于家和公司“兩點一線”,偶一空閑則抱著手機不能自拔,不妨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有多久沒有停下來仔細觀賞、感悟、體味身邊的自然了?
幸好還有書籍,可以為我們徐徐展開自然的“畫卷”,原來在我們的身邊,在目所不及的某個角落,還有風景這般獨好。
博物學是一門古老的綜合性學問,它體現了人與自然互動中多方面的智慧,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見識,還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培養我們感受美的心靈。
(資料圖片)
01
《本草博物志》
作者:王家葵 著
豆瓣8.4分
“讀懂本草,走進中國古代文化的百科全書。”
本草知識包羅萬象,不僅關聯自然科學知識,也涉及歷史、文學、藝術、民風民俗等方方面面,可謂中國古代文化的百科全書式的呈現。王家葵教授深入本草領域研究多年,將其解讀本草的心得匯集,結成這部學術隨筆。81篇文章提出了81個問題,作者層層尋繹、抽絲剝繭,在傳統本草考證之外,還借助豐富的詩文、書法、碑刻、道教文獻等古代文獻資料,融會貫通,解答本草文化中的諸多“為什么”,生動有趣地展示本草研究的奇妙歷程。
02
《病毒博物館》
作者:[美] 瑪麗蓮·魯辛克 著
胡志紅,周荷菂 譯
豆瓣8.8分
“一座神奇的紙上博物館,為你揭開典型病毒的神秘生活真相,以及人類與病毒博弈的驚心動魄的故事?!?/strong>
《病毒博物館》通過340余幅高清電鏡彩圖和示意圖,詳細介紹了全球101種與人類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典型病毒及其變異種,展現了病毒神奇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揭示了病毒驚人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以及它們對地球生命、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巨大影響。
本書內容豐富,案例生動,插圖精美,語言通俗易懂,既可作為普通讀者的病毒知識讀本,又可作為科研人員和教師的參考用書。是一部融科學性與藝術性、學術性與普及性、工具性與收藏性完美結合的高級科普讀物。
03
《博物人生》
作者:劉華杰 著
豆瓣7.7分
“當代中國博物學倡導者的代表作,帶你親近花草、體認自然?!?/strong>
本書匯集了作者探訪花草世界的發現與思考,以博物學家詼諧幽默的筆調、精美的花草圖片,向讀者展示了一個靜謐而活潑、和諧而生動的草木世界。引領讀者走出鋼筋水泥的冰冷都市,親近花草,體認自然,在博物的生活中重新定位人的位置,開啟人與自然的新對話。
04
《崇禮博物散記》
作者:劉華杰 著
“邀您跟隨博物學家,走進真實而立體的崇禮!”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背倚廣袤的內蒙古草原,南臨塞外山城張家口,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這里獨具特色的人文與生態環境。這里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匯之地,是“禾”與“草”的交匯區。這里有聞名遐邇的“草原天路”,更有與瑞士達沃斯處于相近緯度的高山滑雪勝地。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部分冰雪項目將在這里舉行。
本書作者數十次專程赴崇禮考察,拍攝植物、勘察地質、記錄民情、尋訪遺跡、探究歷史,從博物學家的視角,以豐富的圖文資料,向讀者展示了一個真實的、立體的崇禮,為崇禮、為2022年的冬季奧運會獻上了一份厚禮。
05
《叢中鳥》
作者:[英]斯蒂芬·莫斯 著
劉天天 王穎 譯
豆瓣8.2分
“首部生動再現觀鳥如何由小眾的‘雅好’發展為產值達幾十億美元之特殊產業的大作?!?/strong>
觀鳥在英美等國有著悠久而深厚的傳統,與中國人喜歡觀籠中鳥不同,西方人喜歡在野外觀鳥,觀看鳥兒在自然狀態中的表現。
為了消遣而觀鳥的風潮始于18世紀的博物學名家吉爾伯特·懷特;兩次世界大戰時,身處戰俘集中營中的人們想方設法地觀鳥;現代的觀鳥者更是愿意為了一種珍稀鳥類,守著傳呼機的信息,驅車數百英里,記錄鳥兒的倩影。
本書是第一部追溯大西洋兩岸觀鳥運動之發展演變的著作,全書由17個關鍵詞和豐富、生動的故事刻畫出人們對待鳥類態度的轉變,全面再現觀鳥如何由一種個人消遣發展為有組織的群體活動,并最終成為產值達幾十億美元的特殊產業之過程。
06
《大地的窗口》
作者:[英]珍·古道爾 著
楊淑智 譯
豆瓣9.4分
“西方世界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strong>
本書戲劇性地記載了一個親密無間的社區三十年里的傳奇故事。這個社區是非洲的岡比,原住民是一群黑猩猩以及一位非凡的女性——珍·古道爾,黑猩猩的學生、保護人和歷史學家。整本書讀起來宛若溫情生動的小說,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學著作之一。透過古道爾流暢細膩的筆觸,我們得以了解黑猩猩這個地球上與我們人類親緣關系最近的物種的種種細節:它們能制造和使用原始的工具,經常獵殺一些中小哺乳動物;育幼期很長;社會組織已非常明顯,有一定程度的豐富社交行為來維系族群內部的和諧關系;有明顯的地位和階層劃分,甚至也會自相殘殺,發動戰爭屠殺同種的其他族群同類……
07
《風吹草木動》
作者:莫非 著
豆瓣8.2分
“詩意的博物學,濃郁的中國心詩、文和攝影水乳交融,再現二十四節氣里的中國植物之美?!?/strong>
詩人、攝影家、博物學者莫非三十年如一日地關注中國大地上的各種植物。他理解自然對于生命的細微意味,他說:“樹葉總比一本書更厚實更深刻更新鮮。要是我們連鼻子底下的東西都沒有好好讀過,在圖書館里,能看見什么呢?活的‘知識’在早晨的草葉上,在中午的花蕊里,在黃昏的漿果中。”有感于自然與文明之間日益巨大的裂痕,在《風吹草木動》這部“詩意的博物學著作”中,他以二十四節氣為線索,巧妙地結合含蓄雋永的現代詩歌、精致典雅的博物隨筆和細膩深切的逆光攝影圖片,向我們展示了凌霄、蠟梅、天目瓊花、蘿藦、虞美人、海棠、玉蘭、銀杏、葫蘆、忍冬等數百種“人間草木”在自然四季中的細微變化,以及它們在中國人生活中所呈現的美學情趣和文化意味。
08
《勐海植物記》
作者:劉華杰 著
豆瓣9.2分
“本土博物學寫作的示范之作,引領普通人走向‘博物人生’?!?/strong>
云南西雙版納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北京大學劉華杰教授,以博物學文化的視角,深入西雙版納勐??h實地考察,以詳實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展現了當地400余種植物(其中多數是當地的野生植物),既便于勐海本地人更好地認知自己的家鄉,也有助于外地游客了解“普洱茶之鄉”勐海縣豐富的植物資源。
本書可謂“本土博物學寫作的示范性成果”。作者細致深入的“在地”植物考察,以及扎實的植物分類和名實對應工作,在普適植物學與本土植物探究之間架起了橋梁,使本土與外部、自我與他者、普遍化科學與地方性知識勾連起來,能啟動我們每個人的博物情懷,增進我們對植物世界的興趣。
09
《人類的表親》
作者:[法]讓·雅克·彼得 弗朗索瓦·德博爾德 著
殷麗潔 黃彩云 譯
豆瓣7.9分
“名副其實的‘靈長類百科全書’?!?/strong>
在這本風靡歐美的博物學普及讀物里,世界著名靈長類專家聯手巨獻,以曉暢風趣的文字為我們講述了靈長類動物的進化軌跡,它們的領地、社會組織、生活方式及交流方式等,并按大洲描述了它們在我們星球上的種類分布。全書配有著名博物畫家弗朗索瓦·德博爾德歷經十年野外寫生心血而繪制的298種靈長目動物的四百余幅博物畫精品,完美地呈現了各種靈長類動物的體貌、形態及生活方式。尤為難得的是,還包含妙趣橫生、充滿冒險的行為學家野外工作筆記,生動還原野外工作者探索的真實圖景。
《人類的表親》是名副其實的“靈長類百科全書”,內容豐富、專業。既可作為靈長類研究人員的重要參考書和工具書,還可作為高級科普讀物和博物學著作。這種科學與藝術的雙重視野是對靈長類動物世界之豐富性和多樣性的禮贊,有助于我們理解自然演化的偉大和奧妙,促使我們珍惜和保護這繁衍了無數生靈的偉大星球。
10
《日益寂靜大自然》
作者:[德] 馬歇爾·羅比森 著
林欣怡 譯
豆瓣9.0分
“精心收集四百余幅經典博物畫,盡顯珍稀物種和已滅絕物種的驚艷美感?!?/strong>
在這本完美地融合了文學、歷史、人類學、生態學、動物學、語言學、環境學的奇妙著作里,博物學家、生態專家馬歇爾·羅比森以生花之筆,從前所未有的全景角度,探討了物種的多樣性與人類文明的繁茂之間的深層關聯。一方面,他帶我們“回味”過去自然界物種和平共處的美好時光,引領我們欣賞野生世界之美并感受豐富細微的自然聲響;另一方面則從生物變遷史的視角,點出了物種多樣性的衰減趨勢,并剖析了這種不容樂觀的趨勢在過去、現在、未來是如何影響我們及整個世界的。
馬歇爾·羅比森認為,大自然是我們的導師,是一切的起源,人類和其他物種共同構成了生命共同體。但是,或許未來有一天,我們不再能從自然中獲得啟示。于是,他憂心忡忡地警示我們:物種多樣性的衰減只會導致文化的貧乏,隨著顏色、香氣和聲音的消失,人類數千年來所累積的智性及文化寶藏都將走向衰減。因此,人類必須盡快改變過度開發、濫墾及剝奪其他生物生存權的愚行。
11
《世界上最老最老的生命》
作者:[美]蕾切爾·薩斯曼 著
劉夙 譯
豆瓣8.4分
“詩意的博物學,濃郁的中國心詩、文和攝影水乳交融,再現二十四節氣里的中國植物之美?!?/strong>
在過去十年里,藝術家蕾切爾·薩斯曼穿越從北極到美國莫哈維沙漠在內的五大洲來拍攝30種已經持續存在了2000年以上的極其罕見的古老生命。這些珍貴的老生命,每一個都是不可思議的奇跡,它們在世界的某個極端環境中歷經上千年的時光幸存下來,完全超出了現代人想象的極限。然而,環境變遷和人類的活動使它們中的許多都處在瀕危狀態,甚至有兩種已經"過早地猝死"。伴隨著這些老生命的珍貴照片,作者講述了她自己在全球追蹤它們的探險故事,以及正在研究這些老生命及其生存環境的科學家的深刻洞察。如此一來,這些老生命所透露出的獨特信息既記錄了過去,也呼吁我們采取保護行動,并且還預示了未來的變化。
薩斯曼本著強烈的環保意識而開啟自己的全球生態之旅,她的工作既是永恒的,又是及時的,而本書則成功地跨越了學科、空間和時間,成為環境探究的人文表達。任何看過本書的人士都會為那些老生命的美和生命力所震撼,進而自覺思考人類的命運和我們星球的命運。
12
《植物的“智慧”》
作者:馬煒梁 壽海洋 著
豆瓣9.3分
“一本書讀懂植物的生存‘智慧’?!?/strong>
被子植物來到地球一億多年,它們在適應多變環境的過程中逐漸生成了多種多樣的“智慧”,以至于演化出具有二十多萬種、一萬多個屬、四百多個科的豐富多彩的大群。著名植物學家馬煒梁教授近四十年來一直在尋求植物的生存“智慧”,他認為:植物雖然站在原地不動,不能位移,但確實可以主動去找尋異性;植物沒有神經系統,但確實有接受刺激的反射弧,能夠很快地做出反應;當食葉昆蟲噬咬葉片后,植物能分泌一種物質招引昆蟲的天敵來保護自己;植物能設計出復雜的傳粉路線,讓昆蟲為它攜帶花粉;植物有利用環境的能力,能與動物協同進化……在這本趣味盎然、圖文并茂的科普著作里,他結合植物分類學、生態學、環境生物學、行為學等學科去理解植物的生存之道,以豐富的實例,結合精美絕倫的微距攝影圖片,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植物在演化進程中所形成的與根莖葉、花朵、果實與種子等相關的種種“智慧”,證實并豐富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本書是“放下身段做科普”的示范之作。學科融通的大視野、豐富多樣的案例、通俗曉暢的語言以及精美絕倫的圖片,有助于博物愛好者乃至植物學專業人士深度認知生命的奧秘,并真切感受植物學家的眼光與情懷、問題意識與思維方法。
談談今天的書單中你最感興趣的哪一本
- 衢州風華學校教師宋晴斬獲省級比賽一等獎
- 阿根廷隊將與阿聯酋隊進行一場友誼賽后前往卡塔爾
- 卡塔爾世界杯各隊大名單全出爐 我們總結了5個“最”
- 世界消息!北京唯一“五線換乘”樞紐!麗澤城市航站樓交通樞紐獲批
- 全球新動態:美國今年流感季已致1300人死亡 專家呼吁民眾積極接種流感疫苗
- 天天快播:世界首個唾液孕檢試劑盒即將上市
- 天天滾動:今年以來我國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45項 創歷史新高
- 熱點聚焦:北京朝陽:繼續增加核酸檢測點位和通道,優化點位布局
- 美國登月火箭終于發射升空 執行“阿耳忒彌斯1號”任務
- 看熱訊:10月民航客運數據發布 ?主要運營指標同比下滑
- 世界熱資訊!綠色菜單引領餐廳低碳消費新風尚
- 燕麥奶不等于燕麥加牛奶
- 四川省總工會職工心理健康服務活動走進遂寧
- 今日關注:北京新增感染者中,147例為隔離觀察人員,涉及13區
- 全球播報:貴州大方:非遺傳人高光友獲“貴州工匠”稱號
- 世界通訊!用包裹著火焰的詩句,撫平時光的皺紋|“娜夜詩選”首發
- 2000千克是多少噸?1噸等于多少磅?
- 含“相接”的成語有哪些?人山人海出自哪里?
- 描寫潮水的四字成語有哪些?悶雷滾動近義詞都在這兒!
- 中國最嚇人的一本古籍是什么?為什么現在中醫不學本草綱目?
- (V面日報11.15)彩虹醬哇、鈴宮鈴、阿薩獲漲粉、營收、人氣榜榜首
- 干燥劑怎么重復利用?與壓片型干燥劑類似的干燥劑有哪些?
- 世界微資訊!疫情午報|31省區市昨日新增1.9萬余例,詳情匯總
- 環球今日訊!國內旅游市場再迎利好 出行信心恢復仍需時間
- 焦點精選!2022“閱讀北京·十佳優讀空間”評選結果出爐
- 全球新資訊:衢江區“一庫一策”動態清零病險水庫
- 世界熱文:安化縣退休交警給村民送頭盔
- 每日熱文:?衢州“烏引”建設高速互聯“智能引水網”
- 速讀:黃山風景區探索"信用游" 能否成旅游業趨勢?
- WTA發布明年1至8月賽歷 澳網農歷春節期間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