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資訊:一位性侵案律師的自白:這些事,我必須說

      發稿時間:2022-10-11 15:45:14 來源: 鳳凰網娛樂

      2022年9月,一篇名為《北電趙韋弦的藝考老師,15年誘奸多名未成年女學生致輟學生育》的文章,在網絡迅速傳播。


      (相關資料圖)

      藝考機構影路站臺校長杜英哲,被曝涉嫌多年來長期性騷擾、性侵犯女學生。

      這些女孩兒把傷口撕開給公眾看,選擇實名和匿名方式,寫下自己痛苦的經歷。而文中描述的杜英哲的所作所為,只是這場性暴力下的冰山一角。

      在文章發布僅一天后,21名受害者現身說法,控訴自己的血淚史。

      有過相似經歷的中國臺灣作家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里寫道:“這個社會對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強暴一個女生,全世界都會覺得是她自己的錯,連她都覺得是自己的錯。”

      女孩們在遭遇性侵犯時,往往不愿談及此事,于是它就始終潛伏于表象之下。

      這次事件中,我們看到了21個“房思琪”,那些不被看到的“老師”們,還有多少?那些在學校和職場里,遭遇性騷擾和性侵犯的沉默受害者,還有多少?

      而當遭遇性侵犯后,女孩們想要自救,該怎么辦?

      我們找到了北京市千千律師事務所(前北京大學法學院婦女法律研究服務中心)執行主任、律師呂孝權,與他聊了聊:

      當下性暴力受害者的維權現狀;遭遇性騷擾、侵犯的受害者,該如何進行自我心理保護;當她們想要維權時,該如何取證、保護隱私等,以及利用網絡曝光方式進行維權的利與弊。

      以下是呂孝權律師的自述。

      作為一名公益律師,從業14年來,我接觸了很多案例。

      近年來,我所在的律師事務所代理的具有影響力的涉性暴力案件有:

      南方日報記者成某涉嫌性侵女實習生案、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錢逢勝涉嫌性侵女大學生案、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姚舜熙涉嫌性騷擾女大學生案、江西婺源68歲鄉村小學返聘教師性侵16名女童案、山東煙臺高管鮑某涉嫌性侵養女案等。

      雖然看到女性維權意識越來越強,但站在維權道路上的女性,整體上是缺乏社會系統資源支持的。

      比如,當受害者想拿起法律的武器時,有沒有專業的律師幫助她;當她遭到心理創傷時,有沒有專業的心理醫生或心理輔導機構來幫她醫治精神創傷;在她情感方面特別孤獨時,有沒有專業的社工來陪伴她;以及一些醫療救助的需求,尋求庇護的需求等等。

      林奕含接受采訪截圖

      多數時候,受害者是獨自一人在面對強勢的施暴者。但明顯,受害者是弱勢地位,而這種案件又帶有隱私性,隱蔽性的特點,取證非常艱難,所以通常情況下維權都不是很樂觀。

      2019年,中央美院教授姚舜熙被多名女學生舉報長期性騷擾、猥褻。其中有一個叫小羊的女孩,維權意識最為強烈,我們是她的代理律師。從法律證據的角度來說,盡管她沒有太多的直接證據,但是有很多相關聯的間接證據,我們認為這些證據組合在一起,從時間和空間方面已經可以形成一條相對完整的證據鏈條,用以證明姚舜熙對小羊實施性騷擾存在高度的可能性。

      不過,這次事件中性騷擾指控的結局是,公安機關以證據不足為由未予強制猥褻罪刑事立案。

      這里涉及兩個問題:一方面,對證據標準的認定問題,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不同辦案人員的認識和處理都不一樣。另一方面,性騷擾作為民事或治安案件,強制猥褻罪作為刑事案件,二者的證明標準應當是有區別的,前者要明顯低于后者。

      電影《難以置信》截圖

      其次,受害者發現即便打贏官司,她的名譽可能全毀了。

      這時候二次傷害一起來臨,這種傷害可能來自媒體,網絡圍觀者,親戚、鄰居、同事、朋友,甚至是親生父母,覺得被害女性是在給家族抹黑,丟臉丟到網絡上去了。

      社會大眾在圍觀類似性別暴力案件時,也常出現“蕩婦羞辱”或者“完美受害者”的類似論調。

      “嫖宿幼女罪”專題研討會

      當通過重重阻礙,案件勝訴,要讓被害人獲得足夠的賠償也很難。

      2010年,我們所代理的深圳三木集團總裁強奸女員工的案件,法院終審以強奸罪判處宋山木有期徒刑4年,但受害人最后獲得的附帶民事賠償,只有4000多元。

      目前法律對刑事被害人的賠償訴求一般只支持直接物質損失,而對精神損害賠償則是不予受理,而性侵類案件,被害人能有證據證明的類似醫療費、交通費、誤工費、護理費、營養費等直接物質損失一般都比較少,但遭受的精神損害卻是顯而易見,甚至可能是終身的。

      很多時候,法院最終只判決酌情支持被害人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的物質損失,也有以被害人沒有提交相關證據為由一分錢不支持的,這實在令人可悲可嘆。

      也就是說,在處于不對等關系下的性騷擾或性侵犯,受害人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維權,通常情況下都是在獨自應戰。

      所以,性別暴力的被害人,無論是隱忍不發、選擇私了、告訴后撤回告訴,還是站出來堅定維權,我們都應該表示理解、尊重和支持,帶著同理心換位思考。

      在不對等關系的壓制下,當高校學生和職場女性,遭遇性騷擾和性侵犯時,我們應該怎樣拒絕?想要維權時,應當如何去做?可以從心態與行動兩個方面入手。

      從心態方面來講,第一,千萬不要責怪自己。

      這種心態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種心態,受害者可能反倒會怪罪自己。比如說:

      當天晚上我為什么要一個人去他房間?我為什么要穿著那么暴露?我為什么要一個人走到一個偏僻的地方?我為什么要跟男性一起去酒吧?

      如果我們產生這種想法,心里就會變得脆弱,還怎么去維權。

      請記住,錯在侵犯者。

      電影《素媛》截圖

      第二,堅定而明確地說“不”。

      遭到性騷擾后,第一次我們就要堅定而明確地拒絕。當對方是你的上級或師長,礙于情面,開始可以用比較委婉的言語拒絕,但切忌沉默和半推半就,那會被對方誤讀為默許,進而變本加厲。

      拒絕的方式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或者通過手機短信、電子郵件、微信等方式表達。

      例如,我們可以這樣寫:“當你用那種方式跟我談話的時候/碰我的時候讓我感覺不舒服,請你不要再這樣做了!希望我們能保持一種正常的師生/工作上的關系。”

      這樣做的好處是,使騷擾者意識到他的行為令你反感,但無論何種方式,都必須留下證據,為將來的投訴或者訴訟做好準備。

      之所以必須明確拒絕,是因為從法律角度講,“違背受害者意愿”是判斷某行為是否構成性騷擾的必要條件。

      此外,從保護自己的角度出發,不拒絕無疑會給騷擾者一個錯誤的信號:你默認,你軟弱可欺,進而變本加厲地繼續實施騷擾行為。

      紀錄片《日本之恥》截圖

      第三,對別人的反應要保持理性的態度。

      如果原本可以給予你支持的人,非但幫不上忙,反而苛責你,勸你妥協和退縮,不必感到驚訝或失望。

      身邊有些人可能還會說風涼話。“那也許是老師喜歡你”“沒什么的”“那只是開個玩笑”“這不是什么大事”“是領導器重你吧?”

      這些人往往沒有完全意識到性騷擾會達到多么嚴重的程度、會造成多么嚴重的后果。聽到這樣的話語,不要生氣,更不要受這些話的誤導,感到自己只能忍受下去。

      每年通過電話、郵件咨詢我們的人很多,但很多人拿到的證據都不充分。

      尤其是高校、教育培訓機構、職場上的熟人作案,在辦公室等封閉環境中,具有隱私性,收集證據存在難度。

      而且受害者跟施害者之間的地位是不對等的,是弱者跟強者的關系,很少會有直接的肢體暴力,甚至連脅迫手段也比較少。

      更多的是通過這種隱形的不平等的權力關系,來給受害者施壓,讓受害者不敢有任何的反抗。

      這樣的話,想要找到證據,就非常困難。基本上,維權案件敗訴,都是因為證據不足。證據的固定,是維護合法權益的先決條件和依據。

      呂孝權律師本人

      在調整好心態的同時,我們一定要采取積極的行動。

      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種方式,還是第一時間報警。警方介入后,首先會排除你自愿的可能性,其次也可做技術上的調查取證,案發現場有沒有施暴人的精液、毛發、指紋和其他痕跡。

      同時,在報案之前,不要輕易清洗自己的身體,也不要隨便清洗甚至丟棄自己的內衣褲。

      電影《熔爐》截圖

      如若沒有第一時間報警,也需要及時取證,保存所有證據。

      從法律上來說,當事人的陳述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搜集固定相關證據(無論是直接證據,還是間接證據),爭取使搜集的證據從時間和空間方面形成相對完整的性騷擾/性侵犯證據鏈條。

      因客觀原因無法自行搜集的證據,可以提供線索,申請人民法院和辦案機關依法及時調取。具體而言:

      第一,在受到侵害后,要對性騷擾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經過進行記錄,并且要附有準確的細節,記錄說過的話以及做過的事。

      這樣的好處是,在報警的時候,可以跟警方回憶得很清楚。因為遭受性侵犯的被害人,有時候頭腦會出現斷片,個別記憶的喪失。

      第二,第一時間去醫院檢查。由于體力的優勢,受害人在反抗的過程中,有可能被抓傷等,要及時做傷情鑒定。心理受到創傷,視情況接受相關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醫治精神創傷,保留醫療診斷記錄。

      證據的固定保留對日后的投訴或者起訴都至關重要。

      第三,注意保留手機短信、電子郵件、微信、QQ聊天記錄等帶有騷擾信息的電子文檔。只有這樣,才能證明性騷擾事實。切忌刪除電子信息,最好對網上的“帖子”等電子文檔進行公證,以免被對方刪除。

      第四,在平時跟騷擾者接觸時,可以隨時巧妙而隱秘地利用錄音、錄像工具(取證時應做到不露痕跡,否則不僅取不到證據,還可能會有人身危險)。

      第五,選擇一種方式講出來。遭遇性騷擾和侵犯后,千萬不要打落牙齒往肚里咽,應當在第一時間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信得過的親朋好友,或者撥打熱線咨詢。

      永遠不要低估了自己的經歷以及用你的方式講述這些經歷的價值。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緩解心理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取得親友的支持,還可以作為日后投訴或者起訴的證據。

      電視劇《這就是性騷擾》截圖

      第六,平日里保留相關工作成績,同時謹慎避免違法違紀。

      這乍看起來與性騷擾無關,但為了防止受害人申訴不成,反遭打擊報復,保留工作單位和學校關于我們工作能力和成績的書面評估、鑒定的復印件,以及一切可以證明我們工作能力和業績的備忘錄十分必要,包括:評價、證書、口頭表揚等。

      比如中央美院姚舜熙的案件,姚舜熙后來反起訴小羊誹謗。起訴理由是說小羊經常缺課,不好好學習,他找小羊談過幾次,小羊不聽,后來姚舜熙就沒給她成績,他認為小羊是打擊報復他,在網上誣告他。

      所以,我們也要特別注意遵守法律法規、公司和學校的規章制度,以免授人以柄。

      最近幾年,關于被性騷擾、性侵犯的案件,受害者都會先通過網絡實名指控,引起媒體和社會大眾的關注,來推動事件的發展,尋求公平正義。

      關于案發以后,如何向網絡和社會求助的問題,我想特別講清楚。

      網絡曝光,是一把雙刃劍,把握不好分寸,由此帶來的隱私信息泄露、各種二次傷害,甚至是法律方面的風險都是現實存在的,要盡量避免。

      所以,當被害人決定通過網絡和社交媒體尋求幫助時,要保證所述事實屬于客觀陳述,不做夸大宣傳,且最好能有相關的基礎證據支持,以防止被對方反過來控告侵犯其名譽權,甚至是刑事誹謗罪、誣告陷害罪。

      那我們要怎么做呢?

      最好是根據實際情況(持有證據的充足程度),采取不同的網絡曝光方式:

      直接證據很少,甚至是沒有,但有一些間接證據,不是太充分的,此時對實名指控應持審慎態度。

      比如可以對涉及被指控人的真名、所在單位、身份頭銜等相關具體信息,做適當的技術性處理,不要體現出直接的、明顯的指向性。

      直接證據沒有,間接證據也幾乎沒有,法律維權沒有基礎,不可能形成一個有效的法律維權,此時最好不要做實名指控。(除非對方是社會知名人士,即使是這樣,也通常是兩敗俱傷)

      看能否尋找到跟自己有類似遭遇的受害女性,共同舉報控告,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傾訴,爭取共鳴。

      無論怎樣,受害者在選擇網絡實名指控時,最好是依法、溫和、理性進行,注意方式方法,首先要盡可能把自己的法律風險規避掉,以避免自身維權不成反成被告。

      這種反撲已不是一兩起。最近這段時間,我們接到了類似的案件,因為網絡實名指控,而反被對方指控侵犯其名譽權。

      同時,也希望媒體在關注性騷擾、性侵犯案件時,要聚焦案件本身,而不是挖當事人隱私,是否有負面信息。

      輿論環境很復雜,在性別平等意識沒有建立起來的情況下,公眾在圍觀案件時,有時也會用有色眼鏡去看待性侵害案件當事人,或者污名化受害者。

      電影《熔爐》截圖

      最后,我想強調,性侵案件的核心問題,是是否違背當事人意愿。

      即便不存在直接的肢體暴力和脅迫,但行為人可能會利用其與被害人之間的不平等關系,對被害人施加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控制,使得被害人不知反抗、不能反抗、不敢反抗,進而實施性騷擾和性侵犯。

      我們不能像古人要求烈婦烈女那樣去要求當代的女性,以死相拼甚至寧死不從,這樣是不符合婦女的人身權利保障要求的。

      復雜的權力(關系)發生作用的時候,即使是溫柔的強奸也仍然是強奸。

      *本文僅代表受訪者個人觀點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