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26日在北京發布《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調查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我國公眾普遍具備較強環境行為意愿,但在不同領域實際行為表現存在差異。其中,行為表現較好的領域是“呵護自然生態”“關注生態環境”“減少污染產生”“節約能源資源”“選擇低碳出行”和“分類投放垃圾”。
《報告》顯示,在環境狀況感知方面,超八成公眾認為其所在城市的生態環境問題不嚴重,部分公眾認為其住處附近存在空氣污染(23.1%)、噪聲污染(15.6%)和垃圾廢棄物污染(15.3%)等突出環境問題。除均認為空氣污染和垃圾廢棄物污染是突出環境問題外,城鎮居民更多感受到噪聲污染(17.9%),鄉村居民則更多感受到水污染(13.2%)和土壤污染(11.6%)。
調查結果表明,公眾對政府生態環保工作高度認可,普遍認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生態環保工作力度都在不斷增強,認為增強的人數占比分別為69.2%和64.7%。公眾對所在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較為滿意,東部地區公眾的滿意程度最高,東北地區公眾的滿意程度最低。超六成公眾認可其獲得感和幸福感整體上因政府的生態環保工作在不斷增強,17.1%的公眾認為其獲得感和幸福感增強了很多。
與往年調查結果相比,公眾在多個方面行為表現均有提升:在關注環境信息方面,2019年經常關注環境信息的受訪者人數占比為60.8%,但到2022年,主動關注或傳播交流過環境信息的受訪者人數占比接近八成,比2019年增長了近兩成;在踐行綠色消費方面,2020年能經常做到購買綠色產品的人數占比為三到四成,但到2022年,人數占比已超過六成;在分類投放垃圾方面,2019年僅有30.1%的受訪者認為自身在垃圾分類方面做得比較好,但到2022年,經常能有效投放各類垃圾的人數占比達六成以上;在環保監督舉報方面,2022年有超一成(14.8%)受訪者舉報過環境問題,比2021年(10.6%)有所提高。
自2019年起,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每年跟蹤調查評估公民生態環境行為狀況,并發布年度調查報告,旨在通過開展系統科學的調查,全面了解公眾環境行為狀況、人群特征及影響因素,更好地促進公眾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更有效地服務環境管理決策。
標簽:
- 每日動態!調查報告:中國公眾普遍具備較強環境行為意愿
- 當前動態:7月1日起 湖北省法檢雇員制司法輔助人員待遇將調整
- 個人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要滿足哪些條件?公司股權變更流程解析
- 要聞速遞:男子欠1.7億仍住豪宅養女友 法院強制執行搜出愛馬仕、茅臺
- 湖北省委政法委機關召開主題教育調研成果交流會 扎實做好調研成果轉化 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見效
- 世界信息:天津:建立“握手通道”促進就業創業
- 股權融資有哪些方式?股權再融資的方式分享
- 股東表決權會被限制嗎?對股東表決權進行限制的方式
- 全國公安機關全力推進新時代禁毒工作高質量發展 毒品違法犯罪活動降至近10年來最低點
- 認股權證的作用有什么?認股期限如何規定的?
- 公司股權轉讓要交企業所得稅嗎?股權的協議回購如何理解?
- 瓦格納事件后紹伊古首次露面,檢方稱對普里戈任刑調未結案|快看點
- 天天簡訊:7月1日起,上海將調整部分民生保障待遇等標準
- 莊重但不繁雜,北大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來啦
- 熱議:強制掃碼關注?這毛病不能慣!
- 門票優惠潮來了!但部分景區“圍墻擋景”煞風景 焦點資訊
- 世界聚焦:這張畢業照,只有1人沒用馬賽克……
- 技術入股一般怎么分配股權?獲得的利潤是如何分配的?
- 這些“奶茶”“咖啡”“郵票”都是新型毒品!千萬警惕!_環球速訊
- 股東個人債務與公司財產無關嗎?公司就是法人嗎?
- 焦點短訊!對話斯圖爾特·羅素:AI是否會出現自己追求的內部目標?
- 弘業期貨:弘蘇實業所持1.22億股股份再遭司法凍結_焦點滾動
- 頭條:多處公共場所貼出警示:穿洞洞鞋乘扶梯易受傷!
- 股東的主要分類是怎樣的?隱名股東和顯名股東是怎么回事?
- 湖南嘉禾:2023年全市國有林場工作暨業務培訓會在嘉禾召開 天天消息
- 當前速訊:農發行四川省射洪市支行開展“6.14”征信宣傳活動
- 全球簡訊:溫嶺市:開展防汛抗臺前置演練
- 天天視點!中國十七冶碭徐產業園開展高溫中暑應急演練
- 股東是如何抽逃出資的?工商注冊只登記認繳額嗎?
- 天天視訊!真心支持夏糧收購不差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