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觀焦點:男子回了個“OK”表情結果成被告!表情符號也能成為“呈堂證供”

      發稿時間:2023-06-25 10:25:57 來源: 光明網

      【男子回了個“OK”表情結果成被告】6月23日,江西法院微信公眾號一篇《回了個“OK”,江西一男子成了被告》文章引起網友高度關注。

      微信回了個“OK”手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男子成被告

      報道稱,2022年12月22日,郭某某在微信上與劉某云商量其子劉某偉借款的還款事宜,郭某某發微信消息要求劉某云成為其子劉某偉借款事務的債務擔保人,對此消息劉某云于12月24日回了一個“OK”的微信表情手勢。

      后因借款人劉某偉并未償還有關欠款,郭某某于2023年1月6日,將劉某偉(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和其父親劉某云以逾期未歸還債務為由,一同告上了法院,要求其承擔本金159118.4元和利息7907.88元的還款責任。

      法院審理過程中,劉某云對原告提出的其作為劉某偉債務擔保人的事實提出異議,認為其回復“OK”微信表情手勢是在兩三天后,沒有義務償還其子劉某偉向原告郭某某借的欠款。

      江西省定南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劉某云對原告要求其作為被告劉某偉借款事務的債務擔保人的微信消息回復“OK”微信表情手勢,表明其同意作為此筆債務的擔保人,其有義務在被告劉某偉逾期未償還借款時承擔借款償還責任。

      最終,雙方同意達成調解協議:被告劉某云與被告劉某偉共同承擔還款責任,并在約定期限內償還原告郭某某相關借款。

      表情符號

      也能成為“呈堂證供”

      據2022年6月大洋網報道,經檢索裁判文書網,2018年以來,全國共有158起以表情符號作為證據的案件,其中2018年8件、2019年23件、2020年66件、2021年61件,增幅明顯。

      不過,發送“OK”表情是否在表達“同意”的意思,各地法院持不同意見。

      如廣州中院在一起倉儲合同糾紛案中認為,表情符號是輔助表達心情、情感和想法的可視化圖像,不能僅憑表情符號而認定為法律意義上的承諾,故沒有認定當事人發送的“OK”表情系同意之意。

      而廈門中院在一起民間借貸糾紛中則認為,根據日常交流習慣和聊天語境,當事人發送的“OK”表情符號應視為對對方請求的同意,并據此作出裁判。

      法官提醒

      盡量使用文字形式進行表達

      網絡聊天時使用表情符號,已成為廣大網友必不可少的輸入習慣。表情符號有利于網絡交流的情感化、趣味化和簡約化,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文字難以表達的情緒態度,然而,不當甚至惡意使用表情符號也會導致消極結果,衍生出糾紛、侵權甚至違法犯罪等諸多法律問題。

      有法院就此提醒:由于表情符號的含義可能存在多種解讀,因此在涉及切身利益的網絡對話中,對于表明態度的關鍵信息應盡量使用文字形式進行表達,或者選擇不容易引起歧義的表情符號,以明確雙方真實意思,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和糾紛。同時,注意對相關聊天記錄進行留存,便于在糾紛發生后用于維權舉證。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