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jīng)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wǎng)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科學與人文并存的課堂——衢州風華學子聆聽中科院院士謝樹成報告|焦點精選

      發(fā)稿時間:2023-04-21 12:26:17 來源: 中國網(wǎng)

      “這是一堂科學與人文并存的課”“謝樹成院士在衢州二中生活讀書的經(jīng)歷令我十分有感觸”聆聽完謝樹成院士的報告,衢州風華學校八(1)班的吳毅川和八(8)班的巢晗鈺寫下了自己的聆聽感受。

      4月18日下午,衢州二中1985屆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謝樹成以幽默詼諧又不失嚴謹?shù)娘L格,作了題為《碳與人類社會》的科普報告,讓眾多學子嘗試以另一種眼光認識身邊的世界。


      (資料圖片)

      衢州二中1985屆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謝樹成作科普報告

      謝樹成院士的高中班主任、衢州二中黨委書記潘志強主持報告會

      衢州風華學校學子現(xiàn)場聆聽報告

      謝樹成院士在報告中敘述了碳從油氣田到植物的“源”“匯”模型和碳的運行機制。他以生物的增氧、減碳、降溫耦合效應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從陸地到海洋碳庫怎樣在調節(jié)氣候變化中起到作用,說明了微生物對于世界的重要性。通過大規(guī)模火山活動、環(huán)境波動和生物大滅絕之間關系的案例,指出碳在地球系統(tǒng)不斷的循環(huán)運動,雖然復雜但有規(guī)律可循。

      謝樹成院士介紹了碳減排、碳達峰、碳中和的路徑。他表示,人類可以通過節(jié)能減排減少碳源和二氧化碳封存增加碳匯來實現(xiàn)節(jié)能減排。他還介紹了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匯作用。他指出,看不見摸不著的微生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運轉的齒輪,要學會與動植物相處,與微生物相處;要保護生物多樣性更要保護微生物多樣性。

      當天,謝樹成院士還走進衢州風華學校校園,參觀學校創(chuàng)新實驗教室,與風華學子親切交流、合影,并勉勵同學們:要善待地球,增強碳匯減少碳源。

      人物介紹

      謝樹成,1967年10月出生于浙江龍游,1982至1985年就讀衢州二中高中部;地球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地球化學會士;長期從事地球生物學研究,重點主攻地質微生物;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上發(fā)表研究成果,主編國內第一部《地球生物學》中文教材;海洋碳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成員、國際地球生物學理事會成員;曾擔任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聯(lián)合主編,曾獲國際有機地球化學Alfred Treibs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首屆全國創(chuàng)新爭先獎、教育部和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優(yōu)秀博士后等獎項。

      學生感言

      從謝院士生動的講座中,我認識了“碳”在生活以及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了解到人類目前對“碳”排放過量所采取的幾個主要措施:增加“碳匯”和減少“碳排”。謝院士還介紹了“自然科學”這門學科,他提到“學醫(yī)救人,學地理救地球”,使我對這個涉及了多門學科的領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學習到了如何做好事情的態(tài)度。——八(10)班 周栩伊

      這是一堂極具教育意義和人文色彩的課。我看到了一個勤奮學習的院士,更是一位懷揣著火熱理想、堅持刻苦的二中人。在那個生活條件不夠好的年代,謝院士依然努力地學習,直至在地球科學這一門學問上作了研究,走出校門乃至國門,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地球生命共同體作出了自己的貢獻。這樣的精神絕對是值得我學習的。——八(8)班

      巢晗鈺聽了謝院士的報告,我十分自豪中國有這樣一些偉大的科學家,我也要為祖國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出一份力!謝院士還介紹全世界都在通過碳減排、碳達峰、碳中和來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減少溫室效應和環(huán)境的惡化。今后,我要通過科學的辦法來解決碳排量過高的問題,為環(huán)境保護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八(1)班 吳毅川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lián)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