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體土地和宅基地區別
二者的區別如下:
1.定義不同。集體用地又稱為集體建設用地,是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個人投資或集資,進行各項非農業建設所使用的土地。宅基地是家庭戶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的土地,主要是農村宅基地;
2.使用權對象不同。集體用地可以集體經營性用地和公益性公共設施用地,用于建設集體公共設置或者集體產業企業等,使用對象不限。農村宅基地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于集體成員居住問題的建設用地,對其使用權對象有限。
二、集體土地可以買賣嗎
集體土地不能買賣。集體土地并不是歸個人所有,而是歸集體所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但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如果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條城市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于集體所有。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
三、集體土地和國有土地的補償區別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集體土地上征地拆遷適用的法律法規不同,補償方式不同。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適用的法律是國務院590號令,即《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和各地政府依據該法規制定的《房屋征收實施則》。集體土地征地拆遷適用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各地政符依據該法制定的《征地拆遷補償辦法》。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是對房屋進行評估與補償,其中包括土地價值的補償。補償對象是房屋的所有權人,與家庭人口的多少沒有關系。集體土地征地拆遷土地屬集體的對個人不補償,只對地面上建筑物及其附屬物進行評估補償。土地是按本村集體經濟成員分配宅基地,一戶人家只能分一塊宅基地,面積大小按人口的多少分配。村集體有公共積累的在征地拆遷時可以按人口享受一定的補貼或集體建房按人口分配。
標簽: 集體土地和國有土地的補償區別 買賣集體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