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年僅28歲員工輕生,地產中介亂象何時了

      發稿時間:2023-06-27 22:52:28 來源: 云掌財經旗幟財經
      近日,年僅28歲的房產中介員工劉某某在北京跳樓輕生的消息在圈內外引發了不小的波瀾,也讓輿論再次聚焦于這個備受爭議的行業。市場低迷,是導致這起悲劇的唯一原因嗎?
      作者/木木

      近日有媒體爆出,北京“我愛我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的員工劉某某于6月16日上午,從15樓跳樓輕生。一名自稱劉某某親人的網友發微博稱,劉某某“在職期間被公司踢出群聊”,還有疑似“語言攻擊”“(被)搶走客戶”等情況,導致其妹妹精神及心理上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北京“我愛我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回應記者稱,對員工劉某某輕生表示震驚和難過。公司在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了解相關情況,全力做好善后事宜,“會積極配合公安機關展開調查。”

      隨后中城委代理經紀部發布了一則關于“我愛我家員工跳樓事件”的聲明,表示對受害人家屬深切慰問,并對此事件表示嚴重關切,希望上市公司我愛我家在積極配合公安機關展開調查的同時,積極自查自糾,加大整個上市公司體系內的勞動用工合規性大檢查,切實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積極營造良好的用工環境,文中還提到了職場霸凌。


      (相關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聲明末尾的署名“胡景暉”,恰恰是我愛我家集團控股公司前副總裁。當年胡景暉的離開也讓整個業界嘩然。

      目前該事件仍在調查中,未有定論,但此事背后涉及的房地產中介行業內各種問題,又一次引發了輿論關注。

      01

      地產中介亂象頻發原因何在?

      眾所周知,這兩年房地產業的日子不好過。

      房屋成交量萎靡,受沖擊最大的除了開發商,還有房產中介。悉心的網友或許不難發現,各個城市街邊巷尾那些大大小小的中介門店近兩年消失了不少。

      今年4月,我愛我家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2022年全年及2023年第一季度財務業績。數據顯示,2022年我愛我家實現營業收入116.73億元,凈利潤虧損3.06億元。2023年一季度,我愛我家實現營業收入31.49億元,錄得凈利潤5176.3萬元,同比增長121.45%。

      其中提到,2022年,受宏觀經濟形勢下行、需求萎縮等客觀因素的綜合影響,公司主要落地城市的買賣經紀業務的市場成交總量僅58萬套,同比下降幅度超過32%,成為近5年以來成交量最低的一年。截至2022年末,我愛我家總資產326.39億元,較期初減少0.9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102.98億元,較期初減少2.57%。

      市場下行期間,企業通常會通過縮減體系中的低效業務,來降低整體經營風險,我愛我家同樣采取了“斷尾求生”的辦法。截至2022年末,其門店覆蓋城市從年初33城下降至15城,運營中的加盟門店及特許門店總數量為1215家,較年初減少744家。

      日子難過的當然不止我愛我家,2021年,有媒體報道貝殼找房股價在短短半年內跌幅高達66.2%。寒冬之下,裁員的消息也隨之而來,根據媒體報道,在上海貝殼14個部門中有11個在裁員,深圳貝殼職能部門也在大規模減員,這場風波還迅速蔓延到了重慶、杭州、成都、廈門、惠州……有的城市甚至在一個月內連續關閉40多家門店。

      這一決策能夠幫助企業在市場低迷期渡過難關,但具體到每個門店和員工,難免讓人想起那句話,“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根據官方數據,僅僅我愛我家一家企業,業務覆蓋區域就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蘇州、天津等15余座城市,國內運營門店總量3583家,員工約3.5萬人。迅速縮減業務規模,減少門店數量,也就意味著同企業員工之間、不同企業之間的競爭、內卷壓力驟然增大,如果企業內部缺乏清晰透明的權責機制、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以及人性化的保障措施,勢必會引發各種問題。

      市場低迷的同時,地產中介的運行制度、收費標準也一直備受詬病。

      部分中介企業壟斷定價、捆綁收費,整個行業推行成交價格越高、服務費越高的模式等等,長期以來一直在社會上存在較大爭議,一些聲音質疑,這種模式以及過高的服務費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地產成交。

      但市場低迷是亂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嗎?

      實際上,對地產中介行業各種亂象的治理早在多年前就已引發各界關注。

      2018年,人民網轉載華商網文章《防范中介亂象5個細節做起》,該文章提到隨著房價整體上漲,二手房市場異常活躍。二手房交易中某些房產中介突破道德底線,用虛假房源吸引客源,找第三方幫忙網簽,巧立名目亂收費,還有的利用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等,打法律擦邊球,吃差價,隱瞞交易真實情況,甚至一房兩賣等。其他如強加不公平條款、隱瞞房屋缺陷、濫用客戶信息、壟斷定價、違法場外配資等亂象也并不鮮見。

      這些行為攪亂了整個房地產交易市場,不僅嚴重損害買賣雙方的利益,也損害了市場公信力,甚至對國家金融監管體系形成挑戰。

      2019年,住建部召開住房租賃中介機構亂象專項整治工作推進會,要求集中力量在全國范圍內深入開展住房租賃中介機構亂象專項整治,嚴厲打擊侵犯住房租賃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在這期間,不少知名中介公司被約談。

      如此看來,市場火爆還是冷淡,并不是亂象存在的根本原因,監管不嚴、內部管理不善,收費、服務缺乏統一標準,薪資構成結構不合理等等一系列問題才是房地產中介行業亂象頻發的根本原因。那么地產中介行業的這些頑疾,究竟何時能夠被根治?

      02

      根除頑疾 行業需要一場徹底的變革

      中介費的調整,或許是行業變革的第一步。

      2014年,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布《關于放開房地產咨詢收費和下放房地產經紀收費管理的通知》,將定價權交給市場。

      但是有分析人士認為,經紀服務缺乏充分的市場競爭是中介費過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從業內更微觀的角度來看,從業人員基本薪資微薄,收入主要依靠成交量及成交金額,間接導致了中介人員的“唯利是圖”。但是,進入存量房時代后,房產經紀行業目前存在服務與收費不對等、壟斷定價、隱藏標價、捆綁收費等亂象,費率下調是必然趨勢。

      今年6月,福建省福州市出手打響了“中介費下調第一槍”。6月1日,福州市房地產中介行業協會發布《關于合理調整二手房產交易傭金標準促進房產消費復蘇的指導意見書》,指出中介費收費標準由買方付3%調整為買賣雙方各出1.5%。盡管次日凌晨該地又緊急將其撤回,但依然透露出了一絲信號——地產中介的變革迫在眉睫。

      此外,改變單一的業務模式,探索多元化服務,也許是未來地產行業健康發展的新趨勢。

      近年來我愛我家在迅速調整戰略、完成加盟收縮的同時,也加快了數字化能力建設在重點業務區域的部署投產速度,積極發揮多業務協同互補的作用,努力平衡市場波動對經營的沖擊。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房地產經紀相關企業目前近105萬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相關注冊企業15.7萬余家,增速達18.6%。如此龐大的產業,的確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和規范來杜絕亂象。《經濟日報》曾在去年刊發評論文章表示:打擊房地產中介的違法違規行為,對“穩預期”至關重要,規范房地產中介服務,有助于行業長遠發展,房地產中介機構亂象頻仍,解決辦法就是建立行業基礎性制度和根本規則。

      眼下市場的低迷,或許正在逼迫地產中介行業一場更為徹底的變革,只有行業環境改變了,從業者個體的悲劇才能真正消失。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