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這個“Ⅰ類致癌因子”感染率在下降!

      發稿時間:2023-06-18 19:11:23 來源: 江蘇新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部門發起的《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白皮書,在北京正式發布。其中重點提到,作為胃癌的I類致癌因子、明確致癌物,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在近年來有明顯的下降趨勢

      幽門螺桿菌怎樣預防?如何為患者提供精準的治療方案?6月17日上午,來自全國各地三甲醫院的消化內科專家齊聚南京,分享研究成果。

      醫生介紹,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下降主要得益于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居民健康意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近70%的感染者平時沒有什么癥狀,具有一定的隱匿性,體檢或者日常檢查時一定要盡早篩查。

      “感染率大概每年以0.9%到1%的速率在下降,有些人是有癥狀的,比如說上腹疼、飽脹、反酸。檢測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呼吸試驗,無論是碳13和碳14都比較方便;第二種就是幽門螺桿菌的糞便抗原檢測,既可以到醫院去檢查,也可以居家檢查。”南京市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主任醫師張振玉介紹。

      由于癥狀不明顯,之前不少患者即使在確診感染后,也不愿意積極治療;還有一部分患者認為,治療幽門螺桿菌的藥物藥效太強,會把腸道中正常的菌類全部消滅,醫生表示,這些都只是片面的看法。

      “根據國家指南要求,幽門螺桿菌感染都是要治療的,沒有所謂的‘好的’幽門螺桿菌。沒有抗衡因素也就是說不能治,比如他所有的藥都過敏有嚴重的一些疾病,可以選擇不根除,可以根除的建議是根除。因為只有根除了才能降低幽門螺桿菌負荷,降低疾病的負擔,減少它的傳染源。”張振玉表示。

      醫生提醒,幽門螺桿菌的傳播主要呈現家庭聚集性的特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使用公筷、公勺,不給孩子嘴對嘴喂食,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品。由于患者首診一般都是在基層醫院,加強能力建設、應用新技術很關鍵。

      “千人一方,這樣的根除率往往低下,我們可以做基因像PCR這種看看基因突變,可以預測它的耐藥情況,來達到精準的個體化治療。要把基層醫務人員的知識水平提高,使他們診斷與治療更加規范化,對于基層治療失敗的病人 可以轉診到上級醫院,做到相互的聯動使病人達到很好的治愈效果。”張振玉表示。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