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近視遇上老花眼,你該怎么辦?
光明日報記者 李菲
【資料圖】
“4年眼鏡漲了400度!”
前不久,29歲的孫凡(化名)換了一副新眼鏡,除了嶄新的鏡架,還有“嗖嗖”往上漲的眼鏡度數。“雖然近視嚴重了,但我以后就不會花眼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孫凡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普遍認為,年輕時近視的人將來不會老花眼。其實不然,專家指出,近視的人也會老花,而且老花眼不只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近視也不只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眼科專家范先群代表就呼吁,加強近視防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范先群介紹,在7~12歲是眼球的快速發育期,若保持足夠的遠視儲備,可使孩子不過早進入近視大門;對于中年人,要矯正好他們的近視,讓他們更好地學習、生活和工作;對于老年人,建議高度近視人群、白內障人群早做篩查。安排白內障手術,重點在于預防和治療高度近視引起的并發癥。
1.眼睛保護不當,成年后近視還會加深
“一開始我走路不戴眼鏡,有時候被同事誤會成‘目中無人’;現在我每天對著電腦屏幕給學生批改作業,鏡片越戴越厚。”多年近視的趙老師,摘下眼鏡后,鼻梁上的兩道壓痕清晰可見。
“一般近視患者到十七八歲度數就相對穩定了,但是如果用眼過度或用眼習慣不好,特別是過度使用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近視度數就有可能隨著年齡繼續增長。”清華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王韌琰指出,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是成年以后近視度數仍然增長的原因之一。
避免近視或延緩度數增長,就要與電腦屏幕、手機平板說再見嗎?
“養成良好用眼習慣,適度使用電子產品是可以的。關鍵是定期檢查,監測屈光度數的變化。早關注、早控制,延緩眼軸增長,從而預防高度近視。”王韌琰說。
“對于0~7歲孩子來說,一定要查好遠視儲備,做好近視預測。”世衛組織屈光不正防控全球專家組成員、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教授藍衛忠建議,兒童每年做兩次眼健康檢查,及早建立屈光發育檔案。
王韌琰表示,近視不僅受到先天遺傳因素影響,也和后天環境有關。“過早、過多地持續近距離用眼,戶外陽光暴露時間的缺乏,照明條件不佳,挑食偏食等后天因素,都是導致近視出現的原因。高度近視患者尤其要重視勞逸結合,防止出現各種并發癥。”
“越早出現近視,最終出現高度近視的可能性就越大,高度近視會大大增加并發癥的風險!”王韌琰告訴記者,一旦成為高度近視,患者出現視網膜裂孔、視網膜脫離、黃斑劈裂、黃斑新生血管、青光眼的可能性將會大大增高。
“近視防控,防大于控,家庭防控是關鍵,家長是孩子近視防控的‘守門人’,一定要守住第一道防線。如果父母都得了高度近視(近視度數大于600度),那么孩子應到專業眼科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科學的近視防控策略。”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副組長、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教授楊智寬說。
楊智寬介紹,愛爾眼科曾自主研發一套近視防控智能可穿戴設備,可幫助青少年監測用眼狀況、改善用眼習慣。“通過精準監測影響孩子近視發生和發展的5大后天影響因素:閱讀時長、閱讀距離、閱讀角度、閱讀環境光強與戶外活動時間,并通過記錄全天候的用眼行為數據,分析近視原因,預測近視風險,有助于專業眼科醫生制定出個性化、科學化的近視防控方案,實時追蹤、調整防控效果。”
2.近視眼和老花眼可以“抵消”嗎
“以前我還只是看不清遠處,現在得了老花眼,近處也看不清楚了!”原本就患有近視的劉阿姨,現在每天要戴著近視眼鏡再拿放大鏡讀書看報。
“老花眼可能人人都會得,而近視不是。”王韌琰介紹,隨著年齡增長,人的身體機能退化,無論近視還是不近視,都難逃老花眼。
“老花眼是一種生理狀態,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調節力下降,就像頭發逐漸變白、皮膚出現皺紋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睛也會逐漸出現功能的衰退。”王韌琰說,臨床表現為看近不清楚、看遠清楚,如果想要看近清楚,需要在看近時用正球鏡進行矯正。
“而近視是眼軸過度增長,折射的光線聚到視網膜前形成的。臨床表現為看遠不清楚、看近清楚,需要負球鏡進行矯正,使折射的光線落在視網膜上。”王韌琰說。
那么,近視與老花眼,是“遠近相抵”,還是“遠近皆失”?
“有人說近視的人不會得老花眼,是因為近視的患者本身戴的負球鏡,在老花以后需要戴正球鏡。兩個球鏡的度數如果在某個年齡段正好一致,那么這個近視的患者,看近就正好抵消,不用戴眼鏡了。”王韌琰表示,近視患者得了老花眼,看近物時可將眼鏡摘掉,但隨著年齡增長,看近處可能還要戴上老花鏡。
“近視患者得了老花眼,他們摘近視眼鏡的動作相當于‘作弊’——到了一定年齡,眼睛該花也得花,只是癥狀上沒有體現出來而已。”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王凱表示,近視眼和老花眼看起來“抵消”其實是錯覺,它們沒有真正的“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越來越多人成為“視覺初老族”,老花眼日趨年輕化,不再是老年群體的“專屬”。
“現在我的眼睛一用久了,看東西就模糊,還疲勞犯困,得休息一會兒才好。”今年不到40歲的姚女士是一名編輯,常常伏案工作到深夜,她感到自己人還年輕、眼睛卻老了。
“‘近視’是眼睛的屈光狀態,‘老花’是眼睛的調節能力下降,它們的發生機制不同。我們的眼睛相當于變焦照相機,當它的變焦功能下降,就逐漸趨向‘定焦’,要靠老花鏡把近距離的物體看清。”王韌琰打了個比方。
“如果近視患者得了老花眼,可為看清遠、近各配一副眼鏡,或者佩戴雙光鏡。”王韌琰提醒,“一定要進行準確的醫學驗光以后再配鏡,而不是直接使用現成度數的眼鏡。”
3.老花眼疊加近視眼,戴眼鏡還是做手術
“戴眼鏡實在太不方便了,我的近視加散光有1000度左右。去年年底,我做了晶體植入手術,終于摘掉戴了10年的眼鏡。”一名高度近視的廣東網友留言表示,自己戴上眼鏡以后判斷力、行動力不如以前,還影響顏值,最近終于下定決心做了近視手術。
但近視手術不是每個人都能做,適不適合做手術、適合做哪種手術因人而異。“尤其要注意分辨是單純性近視還是病理性近視。”王凱提醒,如果是病理性近視,受遺傳因素影響,盲目開展手術可能“治標不治本”,延緩作用有限。“還有一些手術解決得了眼睛的屈光問題,但解決不了眼底問題。”
如果是老花眼疊加近視眼,戴眼鏡還是做手術?“老花眼早期可以佩戴眼鏡矯正,單純依靠手術,并不能終身永久解決老花眼的問題。”王韌琰說,隨著年齡增長,老花眼的度數會逐漸加深。
與老花眼相伴相隨的還有白內障。據估算,我國有2億老人正在遭受老花眼和白內障的雙重侵襲。
“白內障是全球排名首位的致盲性眼病,目前手術仍是有效治療白內障的方式。”中華眼科學會白內障人工晶體學組副組長、愛爾眼科醫院白內障學組組長張勁松表示,“目前的白內障手術已經進入屈光性手術的時代,不僅為了防盲治盲,更是為了最大化提高術后的視覺質量,不僅要看得見,更要讓患者看得清、看得持久舒適。”
“對比過去需要計算度數的白內障手術,現在的屈光性白內障手術是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術前規劃上。比如,飛秒激光輔助的屈光性白內障手術,會根據患者的各項指標綜合選擇個性化手術方案及規劃,精細的術前檢查、術中的導航系統及3D系統主控液流的把控、術后視覺質量的追蹤,這些都為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發揮著重要作用。”張勁松解釋道。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李菲
責任編輯:馮崢
標簽:
- 當近視遇上老花眼,你該怎么辦?_今日熱議
- 世界短訊!首度兩槍起跑 “國人競速”亮相 2023漢馬將重獎破紀錄中國選手
- 環球熱門:勾心斗角、拉幫結派?搞宮斗不應成為年輕人的職場第一課
- 上海發布2023年企業工資指導線:平均線5%
- 父母近視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世界動態
- 共享近10萬卷檔案資源 武鄂黃黃四地可互查民生檔案
- 武漢都市圈文旅合作聯盟成立 昨日簽約47個項目 總金額459億元
- 陳平出席武漢大學校友珞珈論壇 誠邀校友企業家扎根湖北共贏未來_天天快資訊
- 【不吐不快】《鈴芽之旅》——起風了,努力活下去
- 【影評】【鈴芽之旅】每一片廢墟都存在著開啟過往的家門 今日熱文
- 鈴芽之旅壁紙海報分享+簡評(無劇透)
- 前沿熱點:藝畫開天三體就是一個笑話
- 中國食用菌區域品牌價值榜發布 “隨州香菇”以106億元位列榜首
- 世界頭條:僰王山(僰小蛙)研學旅行實踐營地即將開業
- 老太獨自來京尋女,細心民警發現異常 時快訊
- 駐韓美軍首次演練遠程操控“薩德”發射架-全球看熱訊
- 新加坡一貨機緊急降落香港機場,無人受傷-世界滾動
- 保障清明祭掃,石景山蘋果園街道設立志愿服務站臺_重點聚焦
- 每日焦點!B站再度承包新海誠,請會員免費看《鈴芽之旅》
- 國網贛州市石城縣供電公司:特大冰雹來襲 電力勇士挺身上前|每日視訊
- 志愿“紅”守護森林“綠”
- 藝坨答辯這個詞甚至侮辱了答辯-全球今熱點
- 這異三我是一星都不想給 焦點熱訊
- 天天最資訊丨千仞雪動殺心,史萊克六怪現身,白沉香被拋下,做到海神降臨為止
- 為什么我不喜歡《鈴芽之旅》?
- 八寶山迎今年首個祭掃高峰,現場祭掃實行分時預約制|時訊
- 當前快播:給“差評”如潮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寫傳記有多難?
- 副中心開啟四級聯動公共就業服務模式,招聘會開到商業綜合體 聚看點
- 環球微速訊:緬懷先輩!市民為李大釗烈士墓敬獻鮮花,烈士后人寄語
- 環球時訊:促進消費回流,王府井集團加速布局跨境體驗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