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關注 |
      青未了/追尋往日的時光 天天精選

      發稿時間:2023-03-15 17:18:01 來源: 中國網

      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正因為沒有盡頭,為之,我愿把這條路走下去。那些童年時光的趣事,那曾經讓人刻骨銘心的初戀,更還有五彩繽紛的夢,那個時候,時光真的很慢……

      故鄉的小城里,有一條越河,據說明朝時便有了,其河與大運河相通。由玉堂醬園向南行,有一條老街,那街很滄桑,如今已更名為:“王母閣”路,但早已不再是原來的模樣了。


      【資料圖】

      數日前,欲撰文,恐出謬誤,向鄉友請教,方知,那街乃明朝歷史,街長數華里,有竹竿巷、向南經吉市口、扁擔街、王母閣等諸多街巷點綴其中。

      幼時印記朦朧,很多年逝去,直至去了山西平遙古城后,在一條似曾相識的老街上,便喚醒了我曾經的往事……

      幼時的印象,那街很長,青石板的路,被歲月磨得锃亮,也不知多少人曾經走過了。路旁兩側,商幡招搖,吆喝聲聲,各類店鋪林立,或商賈百姓住的高階深宅,街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好一派市井的熱鬧境況。

      幼年的快樂,其實很簡單。有大人們的呵護,過得無憂無慮,尚不知苦難是什么東西。

      那街的南頭,有一個兩進明清風格的老院,出門時,門口有糕點鋪,時年約兩歲吧,走路搖晃,趁奶奶不留神,入糕點鋪,稚聲索要點心,吃罷,抹嘴便跑了。

      片刻,聞窗外私語,鋪老板對奶奶說:“他李奶奶,您寶貝孫子吃了四個羊角蜜,還有……”奶奶笑曰:“你多擔待,多少錢……”

      在家族里,我乃長子長孫,享受著長輩們的溺愛,哪知道吃點東西還付錢的概念。

      三歲那年吧,為領略院外的風光,因迷路未歸,便驚擾了鄰里百舍,分頭尋我蹤跡,好在那時小城不大,車少人稀,黃昏時,當找見我時,我正牽著鄰里女孩的手,卻悠哉于太白樓前的路上。

      之后,聽大人們說:那女孩之父,與我父乃私塾同學,對方家長曾提議,欲結“娃娃親”……

      又過年了,大年初二,奶奶帶我回娘家。走過一座越河的木橋,橋很窄,且吱吱呀呀,不堪重負。

      那年月,四世同堂,司空見慣,入老祖宗的宅院,依稀記得,老祖宗坐在太師椅中,腳踏取暖木炭銅爐,穿年代服飾,神態威儀且慈祥。在長輩的教導下,我納頭便拜,口頌拜年吉祥之言,接壓歲錢,笑納囊中。可那壓歲錢,口袋還沒捂熱,卻讓大人以代存為名,便搜刮而去了。

      許多年后,每當想起老祖宗的音容笑貌,總是那么不真實。只至讀了《紅樓夢》后,那感覺便清晰起來,那形象應神似大觀園的賈老太太吧……

      歲月如白駒過隙,人生中擦肩而過的人和事,概如是緣分吧。

      那年我由部隊探親回家,恰逢周日,在濟南的家里,緣遇幼時曾牽過手的女孩,一位身著戎裝的女軍官,英姿颯爽。如不介紹,也只能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了。當年的女孩已出落得亭亭玉立了,雖怦然心動,想起曾經的“秦晉之好”的舊事,怎奈人家已名花有主了……

      木心先生詩曰:“從前的日色變的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我知道,故鄉的那條老街,以及那往日時光,再也回不去了吧……

      春天到了,“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恍然里,仿佛醉臥在老宅的古井旁,石榴樹下,任幻象飄蕩……

      其實回憶是個很美好的事情,在重溫往日的時光里,總會找到我們曾經快樂的影子,也會有對“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憧憬……

      2023.3.9于泉城

      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作者:魯黔

      責任編輯:馮崢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