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實踐團用鏡頭記錄鄉村振興

      發稿時間:2023-07-11 11:23:37 來源: 中國網


      (資料圖)

      中國網襄陽7月11日訊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廣大青年感悟鄉村振興,近日,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農幫小助手”暑期社會實踐隊前往襄陽市南漳縣雙泉村,開展了為期8天的暑期社會實踐,通過影像的形式記錄“鏡頭里的雙泉村”,描繪鄉村振興下的中國故事。

      早在前幾年,雙泉村還是“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身泥”,村里不僅沒有水泥路,民宅也大多是磚瓦房。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這里的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旅游公路旁是明亮的綠化帶,水泥路直達家家戶戶的門口,不少人家因為通路和村里的扶持提高了收入,大家陸續搬進了小洋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8日下午,實踐隊隊員們扛著拍攝設備尋訪雙泉泉眼地。傳說,在千年前曾、戴二姓朋友游玩途徑五龍山,發現一股泉水從山澗中奔涌而出,泉水清澈甘甜,二人飲用后一掃疲勞,精神大振,回味無窮,贊不絕口。二人經商議,遷徙此地,共飲甘泉。為方便二家飲水,將一石碑鑿兩個圓孔置于泉眼分水處,把泉水分為兩股,故名“雙泉”。從此,雙泉蘊含的“和”也相傳至今,“禮之用,和為貴”不僅是刻在雙泉村村規民約石碑上的文字,也是每個雙泉村民所遵循的道德規范。在拍攝村級示范文體廣場時,跳廣場舞的村民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文化是美麗鄉村的靈魂。隨著團隊的踏村之行的深入,鏡頭也領略了雙泉村的千年楓楊古樹、精心設計的墻繪、綠意盎然的田野莊稼、文化底蘊深厚的石碑古井。讓鏡頭下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畫場圃,讓酒話桑麻”充滿詩情畫意的雙泉村景致成為久居都市的人們的心之向往。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在雙泉村,學生們還走訪了返鄉創業青年代表王偉、養蜂戶汪輝輝、養雞戶紀鵬,深入了解他們的創業故事。

      據介紹,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農幫小助手”暑期實踐團隊還將繼續努力,讓鏡頭里的雙泉村更加有溫度、有深度,為助推雙泉村全面振興凝心鑄魂。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