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關注 |
      四川各地2022年“畝均論英雄”評價名單陸續出爐

      發稿時間:2023-04-04 10:27:28 來源: 四川日報

      “質”“量”雙升

      ●與2020年首次評價相比,評價覆蓋范圍有效擴大,參評企業數量逐年增多,覆蓋21個市州和全部以發展工業為主的各類園區

      ●三年來,參評規上工業企業各項主要指標持續提高,畝均營收、畝均稅收、人均營收、單位能耗產出等指標年平均增幅近10%


      (資料圖)

      ●A類企業引領帶動效應顯著,畝均產出效益更優,畝均營收是全部參評企業均值的1.53倍,畝均稅收達1.9倍,綠色發展水平更高,單位能耗產出是全部參評企業均值的1.29倍,創新發展動能更強,R&D投入強度比全部參評企業均值高0.16個百分點

      近期,四川各市(州)陸續發布“畝均論英雄”產業園區規上工業企業效益評價(2022年)A類企業名單。據統計,全省上榜企業總數接近3000戶。

      將農業領域“畝產”概念引入工業領域,我省從2020年開始探索以“單位產出效益”為核心的園區及規上工業企業綜合評價體系,推進要素差異化配置制度建設,有效提升土地資源“含金量”,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開展“畝均論英雄”評價三年來,四川以畝均營收、畝均稅收、人均營收、單位能耗產出、R&D投入強度為核心指標科學建立評價體系,從多個維度對全省產業園區規上工業企業精準畫像,各地按照指標體系對參評企業評價分級,評出“英雄榜”。

      2022年上榜的“英雄”企業有哪些新特點?記者梳理各地名單,看四川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勢頭。

      信號一

      企業“質”“量”雙升,六大優勢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從各地發布的名單來看,2022年四川工業企業呈現出‘質’‘量’雙升的特點。”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與2020年首次評價相比,評價覆蓋范圍有效擴大,參評企業數量逐年增多,覆蓋21個市州和全部以發展工業為主的各類園區。三年來,參評規上工業企業各項主要指標持續提高,畝均營收、畝均稅收、人均營收、單位能耗產出等指標年平均增幅近10%。

      A類企業引領帶動作用顯著,是“質”“量”雙升另一具體表現。

      各市(州)根據評分,按照A類企業不超過30%、C類企業不低于10%的比例,將參評規上工業企業評為A、B、C、D四類。總體來看,A類企業引領帶動效應顯著,畝均產出效益更優,畝均營收是全部參評企業均值的1.53倍,畝均稅收達1.9倍,綠色發展水平更高,單位能耗產出是全部參評企業均值的1.29倍,創新發展動能更強,R&D投入強度比全部參評企業均值高0.16個百分點。

      此外,名單顯示,六大優勢產業支撐作用明顯。從產業評價情況看,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輕紡、醫藥健康、先進材料、能源化工六大優勢產業支柱效應顯著,各方面指標均優于全部參評企業平均水平。

      信號二

      政策資源高效整合,評價結果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英雄”的產生,離不開培育“英雄”的土壤和環境。開展“畝均論英雄”評價三年來,全省各地持續探索創新,抓評價、促應用,將“畝均論英雄”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評價方面,瀘州、雅安、南充、內江以省級評價指引為依據,結合本地實際建立完善個性化評價指標和權重,出臺市級實施意見和細化方案,進一步把提升畝均效益作為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增長動能的有力抓手。資陽、成都、自貢、眉山、廣安建立工業用地出讓前置審查、履約考評機制,聯動“標準地”改革和工業低效用地清理整治等工作。其中,成都建立工業用地彈性出讓政策,“50年”不再是唯一選擇;眉山出臺“工業項目用地提質增效十條措施”,建立工業項目用地提質增效“紅黑榜”;廣安建立落后企業“黑名單”機制,強化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加快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結果應用方面,瀘州、成都、南充、內江、雅安、廣安、阿壩等地以評價結果為依據,在用地、用能、財政、金融等方面實施差異化激勵。雅安、內江、涼山、宜賓將評價結果作為聯動產業準入、“標準地”改革、工業低效用地清理、產業結構優化等工作的主要參考內容。資陽、眉山緊盯立體空間開發,鼓勵利用地下空間建設倉儲、停車等配套設施,地上空間實施“零增地提質”,拓展垂直空間立體發展。新都高新區、華鎣山經開區積極構建“產業城+孵化園+配套區”發展模式,實現從產業園區向產業社區轉型。成都、廣安、內江優化產業服務手段,從土地供應轉為廠房供給,根據入駐企業需求和生產特性,靈活定制廠房,推動粗放式土地招商向資源精益化利用轉變。

      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省、市、縣各級有關部門將采取更為靈活有效的措施,加快引導政策性資源向優勢產業集聚,帶動社會性資源向優質企業疊加,大力拓展評價結果運用場景,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化利用,推動我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