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珍惜時間的名人小故事(珍惜時間的名人)

      發稿時間:2023-06-09 08:54:32 來源: 互聯網

      1、珍惜時間的名人事例:一、愛迪生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

      2、”他又低頭工作了。


      (相關資料圖)

      3、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并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

      4、他說:“時間,時間,怎么費那么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里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5、”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6、愛迪生?說:“這是多么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么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二、司馬光司馬光的爸爸為了激勵兒子學習,經常對他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7、”意思就是讓司馬光珍惜時間,多看書,多學習。

      8、聽爸爸的話,司馬光非常的勤奮,除了吃飯、睡覺的時間,他幾乎都是在學習了。

      9、即使這樣,他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

      10、“如果能再節約出一點兒時間來看書就好了。

      11、可是,吃飯和睡覺都是必須的呀。

      12、”想來想去,司馬光決定從睡覺中擠出一些時間。

      13、試了兩天,他非常的失望,因為看書太疲勞了,司馬光經常是一挨枕頭就睡著,而且一覺就是大天亮。

      14、怎樣才能少睡一些呢,想了幾天司馬光都沒想出一個好辦法。

      15、這天,他看到門后的一根圓木頭突然產生了靈感,就是用這根圓溜溜硬梆梆的東西做枕頭。

      16、夜里我睡著覺后枕頭就會跟著動,那樣我的頭就會落到床板上,一震我不就醒了。

      17、從那天開始司馬光就用圓木頭做枕頭,又從睡覺中擠出不少的時間來看書,因為刻苦司馬光十五歲的時候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小才子了。

      18、三、亞南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

      19、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

      20、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

      21、天天如此,從未間斷。

      22、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杰之一。

      23、他由于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杰出的經濟學家。

      24、四、魯迅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

      25、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26、此后,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

      27、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

      28、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

      29、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

      30、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

      31、五、車胤生于晉朝,車胤本是富家子弟,后來家道中落,變得一貧如洗。

      32、可是,他在逆境中卻能自強不息。

      33、車胤年輕時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勞。

      34、他因為白天要幫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長夜多讀些書,好好充實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貧,根本沒有閑錢買油點燈,有甚么辦法可以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間背誦書本內容,直到一個夏天的晚上,他看見幾只螢火蟲在飛舞,點點螢光在黑夜中閃動。

      35、于是,他想出了一個好法子:他捉來許多螢火蟲,把它們放在一個用白夏布縫制的小袋子里,因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螢火蟲的光,他把這個布袋子吊起來,就成了一盞照明燈。

      36、車胤不斷苦讀,終于成為著名的學者,后來還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員。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