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小米13 Ultra讓我分不清了:這是相機?還是手機?

      發稿時間:2023-04-20 11:53:56 來源:

      很快啊,距離小米 12S Ultra 發布還沒到一年,小米 13 Ultra 就馬不停蹄地來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雖說小米 13Ultra相比今年各家的“超大杯”旗艦發布較晚,但狠活可是一點都沒少整。

      別的先不說,這次小米給 13 Ultra 的定價來了一個實打實的加量不加價,誠意還是挺大的。

      >/ 對比小米 12SUltra,8+256 的配置是 5999元

      另一方面,小米和徠卡在影像方面的合作進入到第二年,有那么點往深水區淌的意思。

      這回的小米 13 Ultra ,不只是補足了上一代12S Ultra 上的缺憾,更是把之前“ 真徠卡 ”的概念給貫徹到了底。

      要說它就是一臺貨真價實的徠卡相機,也不算是吹大牛。聽托尼慢慢和大伙聊哈~

      首先在外觀上,小米 13 Ultra 的邊框和背部變化還是挺明顯的。

      原本 12S Ultra 上的整塊后背,在 13 Ultra 上被向后延展的金屬邊框,切出了一塊精致的科技納米皮來。

      如從背后看,13 Ultra 這樣的金屬框架,給人的第一印象和徠卡的 M 系列還真有些神似。

      這次為了承載下更強大的影像性能,手機背后的影像模塊還做了一個微妙的曲線過渡,緩解了一部分因過分凸起而造成的不協調。

      當然,小米 11 Ultra 時就存在的“ 頭重腳輕 ”特性,這次在13 Ultra 上依然得到了保留。

      畢竟作為影像旗艦,想讓攝像頭模組和機身比重和諧共處,是有點強人所難了。

      但總體而言,這臺手機手機拿在手里的精致感,確實比前代要強上不少。

      13 Ultra 外觀這樣重新設計的主要原因,離不開這回小米用三顆 IMX 858 傳感器和一枚 IMX 989 一英寸主攝大底傳感器組成的超豪華陣容。

      實際上索尼給這枚 IMX 858 的定位,同樣是放在第一梯隊的旗艦傳感器。

      用旗艦傳感器來同時對應超廣角、長焦以及潛望長焦鏡頭,在以往的手機配置中幾乎是沒見到過,這次小米屬于是徹底的又拉滿又拉平了。

      換句話說,IMX 858 這塊能單拎出來獨當一面的傳感器,現在在小米 13 Ultra 上,正在給 IMX 989 打下手。

      硬實力恐怖如斯。

      除此之外,這次小米 13 Ultra為了呈現最好的照片顯示效果,在屏幕的選擇上也極其舍得下本。

      小米與華星光電聯合研發了一塊最高激發亮度 2600nit、12bit 色深、2K 分辨率、1920Hz 高頻 PWM 調光、CIE 2015 色彩空間校準、平均 dE = 0.4的變態級參數。

      不夸張地說,這塊屏幕用下來的綜合感受還是挺舒服的,手機的屏幕耗電占手機總體耗電的比重也不是很大。

      根據官方的說法,這次小米13 Ultra 還通過了 CIE 2015 標準的色彩空間校準,一改以往費拉不堪的色彩管理,給予了創作者充分的后期空間。

      從外觀、傳感器到屏幕,這些在小米13 Ultra 上看的到的變化,其目的都是在為更好的影像呈現而服務。

      萬事俱備,只等東風。

      等來這股東風另一個關鍵要素,是小米這次主打的全場景四攝六焦段。

      六個焦段分別是 12mm、23mm、46mm、75mm、120mm、240mm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之前小米 12S Ultra 的物理長焦,正好就缺了 2 倍和 3 倍長焦的切換選項,主攝焦段切一下就直奔 5 倍潛望鏡去了。

      你想,長焦 2 倍、3 倍全都是主攝的數碼裁切,畫質賊差,然后拉到 5 倍的潛望鏡長焦之后,畫質又突然變好了,拍攝體驗其實是割裂的。

      這次在小米 13 Ultra 上,不僅是補上了這個中間值,還專門給 3.2 倍的長焦鏡頭分了一個獨立的等效 75mm 黃金焦段。

      相比之前 12S Ultra 上的等效 90mm 焦段,75mm 這個焦段在人像拍攝上要更容易上手也更好出片。

      當你想要進行一些場景壓縮,去除畫面中其他雜七雜八元素的時候,75mm 能直接在拍攝前期就幫你框好景別,聚焦到你最想拍的東西上面。

      值得一提的是,四攝全焦段的補全,還潛移默化的將小米的人像算法給優化了。

      之前 12S Ultra 的人像背景虛化,AI 算法很難在 1 倍和潛望鏡 5 倍之間建立起景深計算,只能靠主攝去猜。這就導致12S Ultra 的人像背景虛化經常會出現猜錯的情況。

      12SUltra 翻大車現場

      而 13 Ultra 因為鏡頭夠多、焦段夠全,所以算法完全可以在 2 倍、3.2 倍或者是 3.2 倍、5 倍之間調取鏡頭的景深信息進行分析。

      所以現在再看 13 Ultra 拍出來的人像背景虛化,就舒服太多了。

      一道數學題往往不止一種解法,在景深這道考題上,小米這回還給出了“ 可變光圈 ”這第二個答案。

      小米不是第一家在手機上做可變光圈的,卻是第一個把手機的可變光圈做到一英寸大底主攝上的廠商。

      這個方案實現的工藝難度有多高,在小米發布會放出的宣傳片中可見一斑。

      然而不得不說小米成功做出來之后,在拍攝時確實能兼顧大光圈的高進光量、物理背景虛化,以及小光圈的景深、畫面清晰度等。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光圈沒法變,那在拍攝一些書籍、文字的時候,大光圈有時會出現因為景深不夠而導致畫面邊緣變糊的尷尬情況。

      左圖為大光圈,右圖為小光圈

      這時候要是能縮小光圈,就能及時解決這個問題。

      大光圈的好處自不必說,特別是在晚上拍暗光的時候,光圈越大,畫面的進光量就越多。

      可能這也正是小米在發布會上所提到的“告別數碼味,回歸光學味”吧。

      感光度原本是指膠片對于光的靈敏程度,放到這作為小標題,其實是想夸一夸這次小米 13 Ultra。

      他們在優化手機拍攝這件事兒上的靈敏度真不是一般的高。

      最先注意到的,是拍攝菜單的優化。

      小米 13 Ultra 給拍攝時的操作調整做了減法,比如像是菜單選擇的部分,做成了快速側拉的交互模式,方便在拍攝過程中隨時調整各項參數設置。

      又比如調焦的交互,從原來的滑軌變成了帶有透視的轉盤,在操作上更不容易誤觸。

      軟件有了,硬件當然也不能落下。

      這次官方發布的 799 攝影大禮包,也試玩了一下,除了價格的槽點比較大之外,里面的給的玩意兒其實都還不錯。

      一眼看過去,禮包里最值錢的東西就是這個拍攝手柄了。

      使用拍攝手柄需要先給手機裝上官方殼,然后再把手柄裝上去鎖止,還挺巧妙。

      通過藍牙連接上手機之后,手柄就能正常使用了,物理快門按鍵半按可以對焦,長按快門可以直接抓拍,快門鍵外側有物理變焦環,操作直觀簡潔。

      有意思的是,這個拍攝手柄是可以和手機分開使用的,這個拆開摁快門的操作,特別適合集體大合照、自拍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用。

      同時,禮包里還有送了一組濾鏡片、卡扣環和鏡頭蓋。

      濾鏡片分偏振鏡和黑柔鏡兩種,給手機裝上之后的拍攝效果嘛,就仁者見仁了。

      偏振鏡能過濾掉反光,使畫面能有更濃郁的色彩。

      不過因為卡扣環本身的尺寸是 67mm,所以可以外接同尺寸的相機用濾鏡片,說不定拍出來的效果會好一些。

      另一方面,這次小米在發布會上,有意沒提13 Ultra 的原神跑分,取而代之的,是錄制 4K 60 幀時的降頻及發熱表現。

      測試了一下,在錄制十分鐘 4K 60 幀的情況下,機身發熱的狀態沒有很燙手。

      左圖為機身正面,右圖為機身背面

      看來13 Ultra 的這套環形冷泵系統,作為拍攝功能的冷卻系統,確實是有點東西。

      總結來說,覺得這回小米和徠卡,正在嘗試了一件以前沒人做過的事情。

      小米將「 徠卡光學 」小體積、大光圈、光學素質、可靠度這四大維度,當做 13 Ultra 影像系統的核心要素。

      他們不遺余力把精湛的光學表現,通過便攜器材的方式帶到戶外,這是徠卡品牌百年來一直深受攝影愛好者們青睞的原因之一。

      小米和徠卡的結合,不僅把手機的影像旗艦推到了新的高度,更是在探索未來攝影可能的發展方向。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影像光學的發展會再向前跨一大步,到那時,大型專業的攝影器材,也有辦法被整合進一臺手機大小的體積。

      而今天我們見到的小米 13 Ultra,就是一切的開始。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