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高負債率下連續三年大手筆分紅 長城精工IPO諸多疑問待解

      發稿時間:2023-04-10 14:46:24 來源: 南方都市報·灣財社

      軸承行業“小巨人”企業長城精工,正在將重注押向IPO。

      一方面,在自身融資渠道單一、資產負債率較高、短債償債能力偏低、產能有待擴張的情況下,公司連續三年分紅大筆現金,合計金額甚至超過了同期扣非凈利潤之和。


      (資料圖片)

      另一方面,啟動IPO前夕,公司與新進投資者簽訂對賭協議,約定若60個月后無公開市場退出渠道,長城精工實控人需對相關股份進行回購,或代為尋找接盤方。這一條款雖已“終止”,但倘若IPO失敗,將自動恢復法律效力。

      如此來看,只有成功闖關IPO,才能真正解除該對賭協議帶來的風險,同時拓寬融資渠道,以期改善債務結構,并推動技術創新及產能擴容。

      1

      專精特新“小巨人”

      “客戶分散”是挑戰亦是機遇

      總部位于蘇州常熟市的長城精工,主營業務為軸承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廣泛應用于機床、新能源裝備、工業機器人、電梯、汽車、紡織機械、工業動力傳動等領域。

      2022年,公司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長城精工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03億元、5.62億元、7.98億元、5.96億元;分別實現扣非凈利潤0.37億元、0.52億元、0.92億元、0.66億元,均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

      長城精工毛利率狀況。

      得益于對精密軸承產品的加碼,及規模化效應的提升,長城精工毛利率從2019年的25.53%提升至2022年前三季度的28.1%,成功超越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當然,提升空間仍然存在,其毛利率依舊低于新強聯、南方精工。出現這一狀況的原因之一,是客戶相對分散,產品線較長。

      具體而言,新強聯產品應用于風力發電、盾構機、海工裝備、工廠機械領域;南方精工產品應用于汽車、摩托、工業應用領域;相比之下,長城精工下游客戶所處行業跨度要大上許多。

      長城精工銷售費用率狀況。

      分散的客戶還導致了長城精工銷售費用率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且2022年前三季度差距進一步擴大。

      長城精工研發費用率狀況。

      有意思的是,從上圖可見,長城精工研發費用率反而常年低于可比公司平均。對此,《招股書》表示剔除因集成電路設計業務拉高了整體研發費用率的國機精工后,公司與可比公司平均數值基本一致。

      長城精工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狀況。

      參考另兩組指標,2019年至2021年,長城精工應收賬款周轉率及存貨周轉率均低于可比公司平均。通常情況下,這可能意味著公司在供應鏈中話語權相對較弱,而《招股書》尚未給出具體原因。

      可以看到,受客戶分散等因素影響,與可比公司相比,長城精工多個指標并不占優。不過,這是挑戰亦是機遇,如果能夠在更多領域站穩腳跟,隨之而來的自然是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

      高負債率、融資渠道單一

      連續三年大手筆分紅

      除了業務情況,長城精工的資產負債狀況同樣值得關注。

      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9.69%、54.92%、61.7%,呈現明顯的上升狀態,且報告期內一直處于可比公司最高狀態。

      進一步拆解發現,這些負債中,短期債務較多。

      截至2021年末,長城精工賬面有著1.72億元貨幣資金,同時有著1.36億元短期借款和2.64億元應付票據。

      正如《招股書》所強調的,報告期各期末(2019年至2022年3季度)公司的流動比率分別為1.34、1.29、1.20、1.57,速動比率分別為 0.94、0.97、0.83、1.13,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偏低。

      之所以面臨如此問題,一方面,在于不斷增加的開支。無論是研發新品、增加產能,還是開拓銷路、搶占市場,乃至激勵員工,都需要保持一定的投入水平。

      長城精工IPO擬募資用途。

      此番IPO擬募集的9.58億元資金,正是用于這些維度。

      另一方面,由于并未上市,長城精工發展過程中主要依靠股東資本金、經營積累和銀行貸款解決資金問題,與已上市公司相比,融資渠道相對單一。

      然而,就是在如此資金不算寬裕的情況下,長城精工卻對股東十分大方,2019年至2021年,三年合計派發現金股利約2.42億元,甚至超過了同期合計約1.81億元的扣非凈利潤。

      股東分享企業發展紅利無可厚非,但平衡好股東利益及企業自身的發展動力同樣重要。

      截至《招股書》發布,實控人朱克明通過直接、間接方式,持有公司62.01%表決權,所持股權(對應收益權)約在30%左右,這還是2022年長城精工引入新的投資者,其股份被稀釋的情況下。

      2022年8月18日,長城精工于啟動IPO輔導前一個月,引入了常熟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常熟發投”)、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家制造業基金”)、通用技術高端裝備產業股權投資(桐鄉)合伙企業(下稱“通用技術高端裝備產業基金”)三大投資方,得益于此,公司資產負債率下降至47.04%,資金緊張狀況有所緩解,但隨之簽訂的,還有一紙《對賭協議》。

      《對賭協議》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約定投資方享有“反稀釋權”、“回購權”、“股份轉讓限制及共售權”、“清算優先權”、“最優惠權”、“提名董事會觀察員”等對賭及特殊股東權利;二是投資方持股滿60 個月后且無公開市場退出渠道,有權要求公司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直接進行回購,或由之協調尋找第三方進行接盤。

      2022年9月30日,為了掃清上市障礙,各方簽訂了一份《戰略投資協議之補充協議一》(下稱《補充協議》),終止了兩個條款。

      不過,《補充協議》同時約定,若公司上市申請未獲得通過或主動撤回,第二款(即“持股滿60個月后退出”)將自動恢復法律效力,看似“終止”,實為“中止”,壓在公司實控人頭上的資金壓力,并未真正移除。

      3

      欠息23年終還清

      源起“巧妙”改制往事

      除了日常生產、經營發展所需外,2023年,長城精工還面臨著一重特別的資金壓力——來自23年前的借款利息及資金占用費。

      事情還要追溯到公司改制時期。

      長城精工前身為常熟長城軸承(集團)公司,成立于1988年,兩年后并入常熟手表廠,變成國營常熟軸承總廠。

      2000年,常熟軸承總廠開始改制,在扣除、剝離部分凈資產后,界定實有公有存量凈資產余額為 328.19萬元,相關方面同意將該部分資產對應權益全部轉讓給常熟軸承總廠職工,并由國營常熟軸承總廠(改制后為長城有限)支付對應費用。

      巧妙的操作由此開始。

      首先,長城有限并未直接支付328.19萬元,而是與交易對手常熟市公有資產總公司約定,這些錢作為借款,由后者借給常熟軸承總廠,并于5年后結清。

      其次,2005年12月16日,長城有限還清的只是本金,至于利息,直到2023年2月2日才全部補齊,一同補齊的,還有對應的資金占用費。

      換句話說,長城有限不僅在改制之時未支付購買費用,而且還欠了常熟市公有資產總公司近23年的利息。

      《招股書》并未披露具體欠息及資金占用費總額,且未披露2023年一季度財務數據,但可以預見,由于年限太長,并涉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問題,這應該不是一筆小數目,會對長城精工2023年的利潤及現金流狀況有所侵蝕。

      更加重要的是,從財務數據來看,長城精工盈利能力并不算差,那么為何會出現如此久的欠息問題,背后原因又是否會影響IPO進程,還需要監管層的問詢,以及公司披露更多信息。

      與長期欠息原因及金額一樣有待進一步關注的,還有長城精工實際控制人朱克明股權的形成過程。

      截至《招股書》披露,朱克明直接持有長城精工886.52萬股股份,并通過恒潤投資、蘇州恒悟、蘇州恒資以及蘇州恒升間接控制公司4205.83萬股股份,合計持股比例62.01%。

      這些股份中,蘇州恒悟、蘇州恒資以及蘇州恒升均為職工持股平臺,所持股份均由長城有限工會(代職工持股會)轉讓而來,執行事務合伙人均為朱克明。 恒潤投資則由朱克明持股65.38%,為長城精工第一大單一股東,持股比例29.36%。

      《招股書》顯示,2000年改制完成時,國營常熟軸承總廠工會(代職工持股會)出資比例為62.73%,到2022年股改完成,股份公司設立時,第一大股東已然變成了恒潤投資,持股比例為32.62%,這22年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恒潤投資是如何取得該部分股權,長城精工又是如何從公有制轉變為朱克明旗下公司的,尚待補充。

      無論是對資金的需求,還是對賭的倒逼,此次IPO之旅對長城精工來說,都十分重要,你覺得其是否能夠順利闖關?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