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AI管理基金引熱議 百億私募看法偏謹慎 當前簡訊

      發稿時間:2023-06-08 08:03:58 來源: 中國網理財

      近期國內某主觀私募公開發聲,將用AI取代基金經理投資工作,引起業內較多關注。該私募稱,擬安排公司4位研究員,以及一個基于人工智能的機器人,獨立管理5只不同的私募基金。


      【資料圖】

      對于這則私募圈熱點新聞,多家受訪的百億私募人士卻普遍給出“偏謹慎”的分析和看法。

      仍存在多個短板

      在傳統股票主觀投資管理中,AI徹底取代基金經理,有哪些前提條件?目前面臨哪些難點?未來可能出現怎樣的取代進程?

      針對上述問題,上海某百億級主觀多頭私募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按照正常的投資決策流程,一只股票被基金經理決定買入前,普遍經歷深度研究、股價觀察、上市公司現場調研等多個重要環節。而在這些環節之后,也需要滿足相應條件才能進入投資決策流程和交易階段,并在建倉后仍需跟蹤股票進行倉位管理。“整體而言,大量的投研工作人工參與度都很高,很難由AI替代。”該私募人士稱。

      此外,該私募人士同時指出,目前國內私募行業中AI參與度最高的投資方式無疑是量化策略,但即便如此,仍然需要專業人員對風控指標、持股權重等多個關鍵點,進行主觀或主觀與量化結合的設置,才能符合產品設計要求。

      與此同時,多家百億私募的相關人士表示,在目前的私募行業規范下,“純AI管理基金”實際上存在明顯的合規漏洞。在現有法規框架下,基金經理作為基金投資的第一責任人,也是私募基金法律關系中不可或缺和嚴格規定的一環。

      量化賽道已有應用

      對于AI相關技術、模型在金融投資中的融合,多位頭部量化私募人士也普遍指出,多年以來,量化投資對于AI已經展開了較多深度應用。

      寬德投資相關人士稱,從某種角度上看,“AI徹底取代基金經理”事實上是一個偽命題。一方面,在量化投資行業,一家合格的量化管理人應以投資結果為目標,而非過度關注是否“純AI化”。另一方面,量化投資本就屬于“人腦+電腦”的科學投資范式,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人腦與AI的結合方式還會持續進化、豐富,朝著不斷優化投資效率的方向迭代。無論是以各類Copilot(微軟開發的Windows AI助手)為代表的輔助型生產力工具,還是使用“接近文本層面的AGI水準”大語言模型處理文本類型的另類數據,以及利用深度學習技術為代表的機器學習進行市場定價等,近年來AI在量化投資領域的場景化應用是全方面的。如生成交易信號、優化配置資產、風險度量、風險預測、動態風險控制等。從該機構自身的發展來看,公司也將持續擁抱新技術的應用,不斷融入量化框架的每個環節。

      鳴石基金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該機構“五環多核”量化流水線投研模式中,AI環節是重要一環,主要應用于信號構建以及因子挖掘。此外,AI技術還在公司的另類數據處理、交易決策等投研環節中均有涉及。隨著算力資源的不斷升級,未來AI在公司各環節的覆蓋度預計將持續增大。

      定位“賦能”更顯科學

      世紀前沿相關負責人表示,AI的蓬勃發展,極大地提高了量化投資的效率,它的生產力升級對于量化投資的發展大有裨益,相關“賦能”能夠讓研究的過程更加如魚得水。從根本上看,AI帶來的技術更新,正是量化投資整體系統工程優化中重要的部分。整體來看,量化投資是一個綜合性系統工程。雖然AI能夠有效提高投資效率,但不能和量化模型、量化策略直接劃等號。

      作為一家以FOF策略為主的頭部管理人,萬豐友方副總經理張偉進一步表示,僅從技術角度而言,AI目前主要承擔投資“賦能”與“助推”的角色,作為獨立基金經理自主投資決策的條件并不成熟。投資本身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如何找到“正確”的知識讓AI去自主學習是其中的難點。此外,張偉以該機構的實踐舉例稱,在FOF投資中的資產配置領域,公司多年前自研推出的資產配置管理系統,就運用了AI技術自動識別產品并生成產品特征,按照策略分析模型篩選出優秀管理人,并對不同產品進行“多維畫像”。

      張偉認為,整體而言,FOF管理人既需要具備底層優秀投顧和策略的挖掘、甄別能力,也要有跟蹤判斷管理人投資和組合優化的能力,并且還需要在此之上形成自身的大類資產配置、風險定價、風控管理、投后管理能力。而在這些投資流程中,AI能夠起到強大的支持賦能作用。隨著大模型的興起和應用,AI在復雜數據和模型的處理、資產配置的優化和投資決策效率提高上,將有更多發揮空間。

      (責任編輯:譚夢桐)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